艾养生二十四节气之惊蛰,艾灸提升免疫
?濒湖山人公司简介 ?个经络穴位大全 ?常见种病症艾灸方法大全 ?常见疾病--健康小妙方(视频) ?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秘方 濒湖山人艾灸商城 惊蛰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物候:桃红李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惊蛰万物萌动,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发生。养生需注意防春温流感,饮食清淡养肝脾,多吃蔬菜清肠胃,早睡早起多锻炼。[1]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艾灸提升免疫力 01、养生保健要点 1、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可以有效防止“春困”; 、饮食宜清淡,少酸多甘健脾滋肝; 3、注意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 4、平衡情志,少动肝火,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5、使用艾灸进行养生保健,做好惊蛰节气灸。 0、“烟熏火燎”,防肺炎,防流感! 惊蛰的到来,标志着阳气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升发,大地回春的同时,也容易引发百病。惊蛰,平地一声雷,蛰伏在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全都应声而起,作为细菌病毒的载体,使得传染风险升高! “烟熏火燎”,防流感,惊蛰带来的温暖,正给了病毒最好的滋生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流感在惊蛰容易爆发。而对抗疫病及流感,自古以来艾草都承担着泰山般的重任。 1.烟熏 古人在惊蛰当天,就有用艾烟熏室的习惯,为的是杀虫灭菌,防病养生,而经过了一个个时代的检验,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个防疫防流感的好办法。在这个非常时期,坚持用艾烟进行消毒杀菌,医院和专家都推荐的有效防疫方法之一。 艾烟里蕴含的精油物质本身就有药效,不仅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净化空气去除异味,皮肤少量吸收可以活血化瘀消炎去肿,因此不要排斥艾烟! 当然,也不能刻意的、大量的吸入艾烟,毕竟人的肺有其排异性,吸惯了氧气的肺,突然间大量吸入艾烟肯定是会出问题的。具体标准,以呼吸不感到呛人为宜。 .火燎 有一句话叫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在人体阳气强盛的时候,自愈力、免疫力会被激发,这种情况下,病邪不易侵入人体,就算是病毒进来了,也会第一时间被免疫系统给消灭。 所以,防疫防流感,还可以从补阳气、扶正气、提高免疫力入手。 艾草是在中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所以古人经过千年摸索,最终将艾草定为施灸的主要原料。且艾条燃烧后产生的短波辐射,能够给人体补充阳气,激活自愈力,提升免疫力。在预防新型肺炎及流感时,可艾灸以下穴位。 艾灸穴位:大椎、神阙、肺俞、足三里 03、疏通经络,防“暗伤复发”! 春季阳气真正的开始升发,而身体阳气一旦充足,就会自动冲击潜藏在身体里的暗伤。所以惊蛰艾灸是非常有必要的,给体内阳气加一把火,一鼓作气把潜藏的暗伤给调好! 而所谓的“暗伤”:指的是以前各种跌打损伤留下的后遗症。 惊蛰时令昼夜温差开始拉大,咋暖还寒之下,有暗伤的经脉,则更加容易淤堵,而“不通则痛”,经络不通就会出现疼痛。故而春季容易暗伤复发,包括如果有灸友最近肩颈疼痛,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防治暗伤复发主要从活气血、通经络入手,因为“通则不痛”,经络通了就不会痛了。 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短红外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更好地穿透穴位,将能量送至经络,以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的作用。 艾灸穴位:阿是穴(病灶部位)、痛点、大椎、命门。 督脉刮痧排毒 春季多发生一些感冒和流行性疾病,所以增强体质,补壮元气十分必要。督脉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路,也是人体一身之阳的所在,身体有毒素很多年,到了更年期人体雌激素和雄激素的减少,使排出路径不畅,需要我们人为地帮助清除瘀阻。 艾灸督脉就是补充元阳,那么刮痧督脉促使人体排毒。如果中年人身体潮热、失眠盗汗,情绪不稳定,心悸等,一定要配合艾灸试试此法。 两穴按摩养脏腑 此二穴分别是手心的劳宫穴和脚心的涌泉穴。劳宫穴可以调理由脏器引起的外症,涌泉穴多调理头胸不适,用于引热邪之气下行。常艾灸刺激,更是大补元气。按摩做法:用右手心对准左脚心,顺时针、逆时针各旋转按摩60次。然后,再用左手心对准右脚心旋转按摩也60次。 04、扶正祛邪,预防皮肤病! 皮肤问题易反复,颇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势头。中医认为,瘙痒之症属风,春风一吹,各种皮肤病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头,如:湿疹、荨麻疹、带状疱、春季疹瘙痒症等等。 而艾草是祛痒高手,凡是皮肤病基本都可用艾灸。 艾灸不仅可以起到消炎、杀菌消毒的作用,并且艾灸热力深透局部,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抑制渗出,提高免疫,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对于大多数皮肤病有非常好的预防和调理的作用。 艾灸调理皮肤病: 首要取穴就是阿是穴(病灶部位),哪里痒就灸哪里,哪里皮肤有问题灸哪里,并且是要以阿是穴为主,其他穴位为辅,坚持艾灸的话,一般是都会有可观的效果。 其它取穴:止痒穴(曲池穴上寸)、曲池、合谷、三阴交。 05、疏导肝气,平衡情志! 在春季,尤其是惊蛰时令前后,人的情绪容易失控,这是因为肝气的疏泄与情志的调节常常互相影响,主要在于两方面: 1、肝火旺盛: 肝气太盛,容易妄动肝火,容易暴怒,而一旦肝火上头,易引发头晕、目眩、中风。 可艾灸下焦的穴位引火下行:期门、太冲穴、涌泉穴。 也可推肝经 :坐在床上,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弯曲平放,双手交叠,压在大腿根部。沿着大腿内侧肝经的位置,稍用力向前推到膝关节,反复推动,四五十遍,然后换另一只腿同样的手法。可以隔着衣服,如果是在皮肤上推就涂些润肤油,效果更好。 每晚推一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去肝火,保养妇科,改善面部气色。 、肝郁气滞: 气候变换之时,内分泌易失调,再加上此时肝气正旺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肝气就会郁结。而肝气不舒,情志不调,容易引起情绪压抑、抑郁症。 可艾灸肝经上的穴位给予疏导:肝俞、中脘、气海、足三里、行间、太冲。 注意:艾灸时应避风;应凝神静气,避免烧灼感,注意体会温热感向腹内深透,能达到腰骶透热为好。艾灸前后不宜寒凉,如冷水洗漱、洗澡、外出当风、进食生冷之物等。 其它取穴:止痒穴(曲池穴上寸)、曲池、合谷、三阴交。 不同情况,请选择不同穴位配伍,让自己抓住惊蛰艾灸的关键期,唤醒和提升自身免疫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综合自网络,本平台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提醒:本平台分享出来的方剂、配穴建议、施灸方案等仅供同道参考和交流,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建议患者就医辩证诊治,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服)用。 目前+人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tx/9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打好节前预防针增强廉洁免疫力
- 下一篇文章: 海通朱劲松团队北纬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