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月饼比团圆来得要早,比离愁去得更迟。一口下去,依次碎裂的酥皮中爆出馅来,在触及味蕾的一瞬间,多巴胺轻柔跳跃,让事关相思的惆怅都软了一点。

从手机广告到街边店铺,长及一个月,月饼藏在狡黠的品牌设计里、夺目的橱窗灯下和悠长的叫卖声中。派别林立:以苏广为首,京滇潮鼎足,余下各地方依次翻新、花样倍出,连卖衣服、化妆品、做APP的都要推一款印着自家logo的品牌专属。在一切都在变轻的时代里,月饼虽然腻着、厚重着,但仍被原谅着。

派别多了,选择的过程便有了余味。借由网络造势,地域差别和个人喜好被不断放大,让原本无关痛痒的好恶有了高下之分:五仁成为明日黄花;双黄鄙视单黄、冰皮鄙视苏广;巧克力、乳酪、冰激凌等洋鬼争奇斗艳,干不过时,就印上哈根达斯、星巴克的logo;还有好事儿的榨菜肉丝、韭菜鸡蛋馅儿,明明属于包子饺子,却偏要钻进月饼皮里,以咋舌程度自鸣得意、鄙视传统……

很快,连月饼界都排出了几条鄙视链,食客们迅速站队、炮制观点,消费着节庆的欢愉。

但热闹只是一阵。

老祖宗的传统情怀被网络浪潮淹没一阵,又拍打上岸来。新鲜劲消退后,坐下来、沏盏茶,唇齿中最留恋的,还是儿时的香甜。

你不是真的讨厌五仁

要问月饼界“最有故事的女同学”是谁,只怕是五仁了。

可谓“嘴上说不要,内心很诚实”,在舆论上成为众矢之的的五仁销售数据却十分抢眼,从今年的电商数据来看,五仁月饼的销售量环比增长超过%,而在去年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中,除了多口味混合的礼盒装外,最受欢迎的月饼就是五仁。一边叫人家“滚出月饼界”,一边又吃得欲罢不能,国人对五仁的情感真是捉摸不透。

所谓“五仁”,最早指的是“润肠五仁丸”,属于药膳,是为了应对秋季干燥制成的,包括核桃仁、杏仁、花生仁、芝麻仁、瓜子仁,后被引入到月饼馅料中。

有人认为五仁月饼历史悠久,后被收入广式旗下成为头牌,级别等同于正宫娘娘。正宫娘娘的魅力自不必多说,广式月饼以皮薄馅大著称,食客们喜爱它柔软的皮肤、丰富的内涵,纷纷拜倒在石榴裙下。而苏式、京式等皮囊下的五仁馅多是模仿,年随着昆明冠生园的建立,五仁又融入了云南地方口味,如今也有追捧者众多的云腿五仁混搭款。但无论是哪种五仁,它在全国各地的接受范围都是很广的。

也有人认为五仁月饼是有钱人家的专属,到明清才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是明代建立的,当时的月饼有两大特色,一是极大,要放得下瓜果桃李用于祭月,所以工艺粗糙;二是极甜,要挨得过秋天囤到除夕,所以糖量夯实。而相比枣泥、豆沙不算太甜,且食材丰富、工艺复杂的五仁,便因此成为了月饼界的一股清流,被收入富人囊下。

网友猜测:“《红楼梦》七十六回中,贾府过中秋时吃的月饼由做点心的厨子准备,但地位最高的贾母当天吃的月饼——“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却是皇宫发的,袁枚《随园食单》中记载的刘方伯月饼,也是以松仁和瓜子仁为主,加上核桃仁碾成细末,再稍微加冰糖和猪油作馅。这些或许是五仁最早的雏形。”

无论如何,五仁在历史上绝对是高端货。它之所以在网络上成为屌丝代言,该背锅的绝对不是工艺,而是无良厂商、过度营销和网络段子。

东施效颦者居多。市场上贩卖的五仁月饼为了降低成本盈利,大多做工粗糙、馅料陈旧,但由于需求不断,所以产量很大。老人们最爱买一大兜子放在家里,小孩儿们放假回家了,尝到咬下去都硌牙的五仁,哪有不吐槽的。

而出于营销需求,花样礼盒、新鲜口味层出不穷。送礼者偏爱貌美的、非正统的,以彰显品位,不送礼的也喜欢买几块儿新出的、进口的尝鲜。适应不了这层需求的五仁便被冷落了。

原本只有寥寥吐槽,却被网友们反复加工成段子。网民读着好玩儿、随手转发站队,喜欢的、不喜欢的都以鄙视待之,正宫娘娘便被打入了冷宫。但真摆一块儿五仁到面前时,他们没准儿都吃得很香。

蛋黄月饼—鄙视链里的睥睨者

莲蓉蛋黄、流心奶黄、双蛋黄、四蛋黄……丰满的蛋黄是月饼杀手,填充了它后,馅料单薄的月饼风姿绰约,成为鄙视链里的睥睨者。

但和国人对臭豆腐的情感一样,有不少人认为甜咸搭配的口味难以下咽,传入日本后,它被立即拉入黑名单;也有人非它不吃,连高呼“控制热量”的轻食族们都难以矜持,宁愿多跑5公里也不愿错过这片刻的欢愉。

从今年的销售数据来看,蛋黄界的老字号—莲蓉蛋黄再次位列第一。同五仁一样,莲蓉蛋黄亦是广式头牌,是老派食客心中的白玫瑰。

莲蓉蛋黄月饼出自莲香楼,是南方人心中的童年味道。莲香楼原名“连香楼”,地位等同于稻香村。它建于清末的广州,本是城西小街巷里的一家糕点铺。当时糕点铺周围十分繁华,富裕人家喜食,供不应求。连香楼师傅在糕饼中加入莲子,制成莲蓉馅儿的各种糕点,独具一格,由此名声远播。铺子常年生意兴隆,后由广州开到香港,并逐渐扩大,在演变的过程中,师傅在莲蓉月饼中加入蛋黄实验,莲蓉蛋黄月饼便出现了。如今,它也是北方人的心头大爱。

虽然莲蓉蛋黄月饼热量高、口味重,但它恰好迎合了国人愈加重口的偏好。

去年年底开展的“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国人对重口味的喜爱程度持续上升。在口味方面,“甜”排名第二,仅次于“辣”。而购买月饼数量最多的群体是80后白领,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重口味带来的刺激成为都市人的一种宣泄方式,这或许也造成了莲蓉蛋黄的大盛。

而相比莲蓉蛋黄,更为柔软、细腻的流心奶黄月饼则是网友心中的小龙女。价格昂贵、工艺精制,使之保持着“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姿态,引来众人的意淫。他们幻想着咬下它时舌尖淌过细腻流沙的触觉,觊觎着何时才能买一块儿、尝一口,在如此婉转的情感中,即使从不曾落入齿中,也沾染了不少回忆的美。

自以为站在顶端的奇葩月饼们怎么样了?

有人调侃:月饼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极大包容性,无论什么皮儿、什么馅儿,只要名字叫月饼就是月饼。

状如月饼者层出不穷,它们自视甚高、鄙视传统。

有些走亲民牌,适合大量囤在家里速食。比如榨菜肉丝月饼、豆沙方便面月饼,饿的时候,只要随手掰两个放在开水里滚一滚,就可以变成美味的榨菜肉丝方便面。最近还出了混合十种馅料的十仁月饼,尺寸如脸,内涵丰富,吃一个顶一天,家常又方便。

有些不一定好吃,但一定好装逼。比如60元一个的星巴克咖啡月饼、成本上百的松露鹅肝月饼。永远在限量,永远买不到。包装很复杂,颜值足够高。抢回家供着,每年发一次朋友圈,可以连着装逼好几年,实在超值。

月饼界看似花样倍出,但背后折射的不是创新,是商家的懒和传统节庆的丧失。当然,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食客们游山玩水一圈后,最想念的还是家乡朴素而传统的味道。

数据显示,今年购买月饼的用户纷纷回归传统,枣泥、豆沙、什锦等销量环比增长均超过%。尽管星巴克在营销和包装上做足功夫,但那毕竟不是月饼,只是咖啡蛋糕。而奇葩如榨菜肉丝、豆沙方便面者,玩儿腻了段子营销后也自然式微,毕竟我们还是更爱吃榨菜肉丝包子和水煮方便面。在吃这件事儿上,更应该下功夫的是原料和工艺,不是过度营销。

温情的月饼鄙视链

虽然这是一个遍布鄙视链的时代,但从今年的数据来看,月饼界的鄙视链却折射出更多温情。

五仁、蛋黄也好,苏式、广式也好,和粽子、豆花的咸甜之争一样,月饼鄙视链背后映射的不过是月饼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地域特色的浓厚多姿。当人们仍从相亲鄙视链、职业鄙视链中寻找缓解焦虑的生存位置时,从月饼鄙视链中寻找的东西已经回归到家乡自豪感。

在朋友圈中问“你们心中的月饼鄙视链是什么?”时,我家乡的内蒙古人大都回答“鄙视一切带馅儿的”。做工粗糙、口味单一,几十块钱就能买一大袋子的家乡混糖月饼放在今天看乡土气息十足,但每到中秋,仍能想起坐火车路过丰镇时,大人们跳下车从站台上买走几盒的场景。它喂饱了中秋前后小半个秋天的清晨。

莲香楼的吆喝还在潮湿的南方回荡,稻香村的香味仍从红砖绿瓦中透出来、勾着人。团圆终究与新鲜与否无关,它只是朴素的相聚,越古早,才越温情。

冯骥才批评道:“月饼是中国人一个非常美好的创造。可是这些年,我们把这个月饼奢侈化、土豪化、功利化、庸俗化了,月饼变质了、变馊了、变味了,实际上把我们传统的美好的东西丢失了,同时把一些功利主义的庸俗的东西偷换到月饼里面去了。别小看这小小一块变味的月饼,我们失去的是整个中秋。”

当奢侈品如Gucci都出了品牌月饼时,我们有足够理由担心节日情怀的炫耀式变质。好在,猎够了奇葩口味、玩腻了网络段子后,最终能左右人心的仍是味蕾。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儿时的味道残留在舌尖,除了它外,别的都差那么一点点。因此才鄙视其余的一切,但鄙视的不是包装、创意,而是不够重的回忆。

文字:李昱微

漫画:选自《草间居游》鱼山绘著豆瓣ID/微博:鱼山饭宽

GIF图创意:张曦月

GIF图制作:杜佳亮

ID:reknow24

日刻

长按两秒,识别图中







































北京中科白殿疯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gj/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