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如果有一天,陪伴多年的宠物离世,你是否做好了准备?

记者|卡生

宠物殡葬师的一天

于晓昀今年23岁,去年夏天成了一名宠物殡葬师。他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殡葬专业,之前在昆明一家殡仪馆工作过半年。“过去是为人提供殡葬服务,现在是为宠物。”于晓昀说话声音很小,是一个有些内向的年轻人。偶尔和曾经的同学聊起自己现在的职业,同学们多数都会觉得有趣。“居然还有这种职业啊?”这是同学们的第一反应,随后会和他开玩笑:“不过,还挺对口的。”

于晓昀的工作地点在北京丰台区王佐镇王庄村,靠近西六环。因为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几乎是24小时待命。“有时候一天也没有客人,有时候半夜电话来了就起床干活儿,最忙的时候一天会突然来五六拨客人。”于晓昀和另外两位同事的宿舍被安排在村子里,他们轮流值班,颠倒黑白是家常便饭。

于晓昀工作的地方是村子里一栋两层小楼的农民自建房,门口没有任何门牌号。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李超说:“即使是做宠物的殡葬,村里也还是有人忌讳,投诉过几次,所以后来就摘了门牌。来这里的客人大多通过电话预约,或是通过熟人推荐,所以有没有门牌也不太重要。”

卡卡是李超捡回来的残疾流浪狗。每每有痛失爱宠的客人来,卡卡会很安静地趴在客人身边(李晓摄)

进了院子,迎来两只小狗,其中一只是李超从街上捡来没有前肢的残疾小狗卡卡,平日里,卡卡都是于晓昀和同事在照顾,属于店里的一号招待员。“卡卡虽然残疾,但亲人,尤其来了客人,通了人性似的,喜欢趴在客人脚边。”李超说。

于晓昀向我介绍起自己日常的工作环境,进门的客厅悬挂着在这里火化的宠物照片墙,上面写着宠物的名字、去世时的年纪以及主人对它们的寄语。宠物仪容整理的房间是单独的,操作台上摆放着清理毛发的工具、消毒液、湿纸巾、剪刀、手套等用品,去世的宠物将在这里得到体面的清理。“宠物去世之后肌肉松弛下来,都会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况,鼻腔、口腔也会有异物。”于晓昀的第一个工作便是帮助宠物做身体的全面清理,尽量让它们和生前一样。

之后,于晓昀会和同事一起将宠物移送到告别室,让主人和宠物单独待上一段时间做告别。房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一个是佛教主题,房间里有佛像与经幡;另一个房间是素色系偏西式的告别室,白色的花和温和的灯光带来肃穆感。宠慕是北京地区最早一家为宠物定制了主题告别室的店,在这两个房间里发生过太多的故事。“那些陪伴过我们很多年的宠物,需要和主人最后有一次体面的告别。”李超说。

《流浪猫鲍勃》剧照

于晓昀说,即使像他见惯了生死离别的专业人士,在这个环节上依然会动容。“有的客人走进来时即使再克制收敛,进了房间,关上门的瞬间,都会传来哭声。”他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宠物救助者,算是店里的老客户,那些被救助的猫去世了都会送来这里火化。他会在告别室待上两个小时,给那些生前被人们遗弃的猫咪念上一段佛经。“对流浪猫如此,让人挺敬佩的。”

最后的火化因为有一定的环保规范,所以需要送到更远的地方。有一台电视机可以让人看到宠物被推进火化炉的画面,确保火化的真实和有效。于晓昀的工作到此并没有结束,在等候火化的时间里,他和同事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gn/9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