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夜探奥森下的食物链,可不止
每年,石探记的夜探活动累计+场,0+组家庭乐享其中,从大自然中获取新知。 1 感受生物乐趣 2 学习自然知识 3 远离电子产品 这就是石探记的魔法,是大自然的魅力 一大波娃想看的精彩故事来袭…… 开始咯 每年夏天,我们都会定期组织夜探奥森活动。别看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城市里边,其中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孩子们没想到奥森的夜晚会有这么多虫子,会这么有趣。为什么我们要晚上去呢?晚上黑灯瞎火的能看见什么呢?炎热的夏季,人怕热,昆虫小动物也肯定怕热呀,白天躲藏着不愿意出来,一到晚上就按捺不住躁动的小情绪了。我们戴上头灯就可以开启丛林探秘之旅啦!1 3,2,1,大家集合咯 夜探正式开始的时候,天还没有黑,正适合我带孩子们一起阅读科考任务。小营员们站一排,手拿科考手册,看着上面的虫子,有的笑开了花,有的有些害怕,但都对夜探充满了期待。“小丫,告诉老师你今天想发现什么?”我一一提问,希望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小目标。“我想要螳螂,如果螳螂太嚣张的话,它的猎物我也喜欢。”小丫戴上头灯,天真地说。神秘的夜色下究竟藏着哪些很多神奇的小动物?它们是在友好地交朋友,还是在疯狂地争夺猎杀?谁最厉害?谁又最弱小?这些疑团揣进孩子们的科考手册,并将慢慢真相大白。2 蚜虫和蚂蚁是好朋友 “孩子们,这是一棵油松,别看它扎扎的,有种昆虫可喜欢它呢,专门吸食油松枝条的汁液。”我给孩子们一些提示,希望他们能找到它。“老师,树枝这么硬,谁能吸出汁液来呀?我好像只看见了蚂蚁。”栗子和两个小朋友一边观察,一边发问。我让他们继续自己观察,看见了蚂蚁就很有可能看到那种神秘的“吸血鬼”昆虫——蚜虫。蚜虫一般会在嫩叶和嫩枝上,大口吮吸着植物的汁液,瞧它们肥嘟嘟的腹部就知道都是些吃货。但油松上的蚜虫比较厉害:它黑乎乎的,刺吸式口器可以插进树枝,像小朋友喝奶茶似的吸起汁液来。蚂蚁和蚜虫具有共栖关系,互惠互利。蚜虫从肛门分泌甜甜的蜜露给蚂蚁吃,蚂蚁欣然接受。美餐之后,蚂蚁心甘情愿地保护蚜虫宝宝,它会赶走瓢虫、食蚜蝇等蚜虫的天敌,还帮它将口器拔出来呢!知识点来咯 蜜露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糖类物质占98%,另外还混杂了氨基酸和植物的次要代谢物。 但是不是所用的蚜虫都与蚂蚁有关系,在已记录的数据中约60%的蚜虫会与蚂蚁产生合作关系,只有猛蚁亚科、切叶蚁亚科、伪切叶蚁亚科、臭蚁亚科和蚁亚科能够与蚜虫建立共栖关系。最早证明蚂蚁-蚜虫共栖关系的证据来自于渐新世波罗的海的琥珀。 一些蚜虫由于自身形态的因素无法独立生活,必须由蚂蚁来协助。油松上的长喙大蚜与蚂蚁发生共栖关系,最关键的因素是该蚜虫喙的长度是身体的2倍,如果在野外没有蚂蚁的帮助,它们是不能够靠自身力量去躲避天敌。 3 螳螂也会吃蚜虫 看过树上的昆虫,我指引大家蹲下身子,寻找地上的昆虫。孩子和家长纷纷将灯光聚焦到地面上,拿好昆虫收集盒,开始寻觅更大的惊喜。“老师,螳螂来了!螳螂来了!”小丫兴奋地叫起来。螳螂是大部分孩子喜闻乐见的昆虫,这个消息瞬间勾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想帮小丫抓住螳螂。小丫还是担心螳螂会咬她,我就将小螳螂托在手上,让大家观察。“螳螂好可爱,它的头三角形,好灵活呢!”“螳螂好可怕,你看它的前足,像镰刀一样。”“我不怕,也想养一只,我想每天看着它和它的宝宝。”……孩子们叽叽喳喳,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告诉大家,螳螂是“温柔的杀手”,它可以捕食各种小昆虫,比如蝴蝶、蟋蟀、蚂蚁、蚜虫等,另外,它也有可能吃掉公的螳螂。当一对螳螂养在一起的时候,如果母螳螂将眼神一直聚焦到公螳螂身上,它下一步可能踱着小碎步,悄悄靠近公螳螂,一鼓作气吃掉它;如果母螳螂眼神涣散,瞅了瞅就转过头去继续抿爪子,那公螳螂就没有生命危险。孩子们瞪圆了眼睛,表示不敢相信,但又十分有趣。听完这个故事后,纷纷假扮母螳螂,想拥有“女王”般的特权。我曾经养过勾背枯叶螳螂和枯叶蝶,本来是打算让勾背枯叶螳螂吃蟋蟀的,但发现螳螂对美丽的枯叶蝶更感兴趣。它的捕捉足快准狠地勾住蝴蝶,小小的口器慢慢咀嚼它的身体,最后雨林缸里只留下了4片蝶翅。“温柔的杀手”,果然名不虚传!知识点来咯 弑夫的螳螂种类并不多,在国内常见的是薄翅螳、刀螳属和斧螳属的大型种类。它们在若虫阶段就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当食物不充足的时候,容易自相残杀。 4 大蟾蜍饿着呢 大家继续往前走,慢慢靠近小河。我心里掂量着,水生生物快要丰富起来了,就看孩子们眼睛够不够尖咯。天已经黑得很透了,奥运塔在夜色中熠熠发光,孩子们一点也没有因天黑而害怕,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继续找虫子,并且渐入佳境。“老师,我看见青蛙啦!” “对对对,青蛙在草地上蹲着呢!” “我不敢碰它,它长得有点可怕。” 我带领着大家向这只萌宠靠近,跟大家说:“孩子们,这可不是青蛙哟,它叫做中华大蟾蜍,算是青蛙的好朋友。”我抓住中华大蟾蜍,有的孩子吓得往后退,我安慰他们不用怕,并用手指攥住它的后腿,防止它跳走。“你们瞧,它多可爱,虽然有毒,但不到危机时刻,不会轻易喷出来。大蟾蜍也饿了呢,它出来找点吃的,比如蜗牛、蛞蝓和小蚂蚁之类的。”孩子们见中华大蟾蜍在我手上这么温顺,慢慢喜欢上了它。我让孩子们一一抚摸大蟾蜍,来打消他们的畏惧感。我一直觉得自然科学不光在书本上,一定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看得见,摸得着,然后才会懂得爱护和珍惜。最后,我们一起把大蟾蜍宝宝放生了,并向它挥挥手,说再见。知识点来咯 中华大蟾蜍体色灰暗,除了头部,身体背面的皮肤粗糙,布满了疣突,眼睛后面的椭圆形耳后腺可以分泌毒液。触摸完中华大蟾蜍,及时清洗双手。 夜探奥森精彩视频 当奇妙的夜探奥森结束后,孩子们回到家,立刻翻开《酷虫学校》、《昆虫记》、《普通昆虫学》,甚至《昆虫分类》这种专业性很强的书籍,并用心写下自然笔记。经常接触大自然的孩子在“动力、耐力、注意力”方面,“社会行为”和“课堂作业”方面,比其他孩子更具有优势。 ——德国汉弗纳 年8月29日(周日)19:00-21:00奥林匹克森林公园3-12岁儿童及家长(亲子活动)菲菲老师刘征老师 石探记会员请联系您的专属科学顾问插播一句,六一我们特意拨出一大笔教育经费,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份六一大礼包,就藏在石探记教育服务号里,限量发售中哦! 长按扫描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gj/8920.html
- 上一篇文章: 详解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中国实践10个典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