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系列之加强城市绿化建
(一)城市的美容师———美化环境、美化生活 园林植物是美化城市,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最佳材料。利用不同的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可以起到美化城市、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作用,让人心旷神怡,给人以美的享受。 据调查,凡是环境绿化美好的地方,事故发生率减少40%,工作效率可提高15~35%。 据测定,森林中每立方米空气中负氧离子最高可达2万个,而在城市室内空气中一般只有40~50个。 城市中保存下来的古树名木既是城市历史的沉淀,也是城市文明的象征。 国外曾有学者对树的生态价值进行过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累计创值约美元,一棵10cm粗的树,一年创造的价值约美元。 有专家预测,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约有万个生物物种将不复存在,陆地上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面临严重水荒。森林的丧失使许多地区风速增加60%~80%,因风灾而丧生的人就会上亿…… 有资料表明,那些曾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称号的城市,不但其综合竞争实力大大增强,而且已成为各类社会贤才工作、生活与栖居的首选地。 (二)空气的净化器———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在城市生活中,不但人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汽车、燃烧现象等均会消耗氧气并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虽是无毒气体,但是当空气中的浓度达0.05%时,人的呼吸就会感到不适;当含量达到0.3-0.6%时,对人体就有害了人。有的会出现头痛、呕吐、脉搏缓慢、血压增高等现象。 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天然消耗者,也是氧气的天然制造商。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和公园绿地,在生长季每天分别释放kg和kg的氧气。 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吸入空气15~20立方米,消耗氧气约0.75kg。依此计算,城市居民每人至少需要10㎡的林地,以提供所需的氧气。 一般说来,城市空气中漂浮有大量的粉尘,它们既有常见的灰尘,也有工厂中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气物,它们虽然颗粒很小,肉眼很难发现,但是总量惊人,并且有的还含有一些重金属以及病原菌等,无形中侵害着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据测定:每燃烧1吨煤,就要排放11kg粉尘。而在许多工业城市每平方公里平均降尘量为t左右,某些工业十分集中的城市甚至高达t以上。 园林树木吸滞烟尘的能力十分惊人。我国对一般工业区的初步测定,空气中的飘尘浓度,绿化地区较非绿化地区少10%-50%。可见,树木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城市工业生产常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氢、一氧化碳、硫化氢等。这些有毒气体一旦弥散在空气中,对人的危害程度非常大。例如:当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达到0.%时,人就会呼吸困难,不能持久工作;达到0.04%时,人就会迅速死亡。氟化氢则是另一种剧毒气体,这种气体对人体危害比二氧化硫大20倍。 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如1ha的柳杉每月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kg。上海地区年曾对一些常见的园林植物进行了吸硫测定,发现臭椿在二氧化硫污染情况下,叶中含硫量可达正常含硫量的29.8倍,夹竹桃可达8倍。另外,园林植物中的木槿、合欢、杨树、紫荆、紫藤、紫穗槐等对氯气、氯化氢气体有很强的抗性;紫薇可吸收汞;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海桐、青冈栎、女贞、夹竹桃、刺槐、悬铃木、连翘等净化臭氧的作用较大。故园林植物又有“有害气体净化场”的美称。 据实验测定,1ha的刺柏林每天就能分泌出30kg杀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地榆根的水浸液能在1分钟内杀死伤寒、副伤寒A和B的病原和痢疾杆菌的各菌系。0.1g磨碎的稠李冬芽甚至能在1秒钟内杀死苍蝇。还有某些植物的挥发性油,如丁香酚、天竺葵油、肉桂油、柠檬油等也具有杀菌作用。尤其是松树林、柏树林及樟树林灭菌能力较强,这与它们的叶子都能散发一些挥发性物质有关。 在有园林植物的地方比没有园林植物的市区街道上,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量少85%以上。有人做过测定:林区与城市百货大楼空气中含菌率竟相差10万倍,公园与百货大楼相差倍,所以绿化植树对杀菌,提供新鲜空气,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三)温度的调节器———调节气候、缓解热岛效应 人们感觉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30%~60%,园林植物可以通过叶面蒸腾增加小气候湿度。 一株胸径为20cm的槐树总叶面积为.33m2,在炎热的夏季每天的蒸腾放水量为.46kg,蒸腾吸热为83.9kw·h,约相当于3台功率为W的空调工作24h所产生的降温效应。 公园的湿度也可比城市中其它地方高27%。1ha阔叶树林,在夏季能蒸腾2t的水,相当于同等面积的水库蒸发量,比同等面积的土地蒸发量高20倍。由于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水汽增多,空气湿润,可使绿化区内湿度比非绿化区大10-20%。 城市绿地可通过蒸腾和光合吸收热量,能有效调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城市绿林在酷热的夏季,其枝叶形成浓郁覆地,直接遮挡来自太阳的辐射热而且也阻隔了来自地面、墙面和其他相邻物体的反射热。同时,城市绿化地段有强烈蒸散作用,它可消耗掉太阳辐射能量的60%-75%,因而能使城市气温显著降低,高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在夏季,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可低3-5℃,而较建筑物地区可低10℃左右,森林公园或浓密成荫的行道树下效果则更为明显。据测定:7-8月间沥青路面的温度为30-40℃,而草地只有22-24℃。而绿地中的地温要比空旷广场低得多,一般可低10-17.8℃。 城市绿化覆盖率越高,则热岛强度越低,当一个区域绿化覆盖率达到30%时,热岛强度开始较明显的减弱;绿化覆盖率大于50%时,热岛的缓解现象极其明显。绿地内林木数量越多,区域内的热岛强度越低。通过区域的绿化改造,增加绿地内乔木的数量,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区域内地表的温度,从而达到减缓热岛效应的目的。 (四)城市的降压器———减弱噪声、缓解压力 研究表明:当噪音达到70dB以上时,人就不能持久工作,感到头晕目眩,对人体非常有害。而在现代城市中,往往人口密集,工厂林立,车水马龙,喧嚣不已。汽车的喇叭声、人们的吆喝声、工厂内机器的嘈杂声等交织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给人以烦躁不安的感受。并易引起疲劳,反应迟钝等,有的还会使听力减弱以至耳聋。 绿色植物能吸收和隔挡噪声。据测定,公园中成片的树林可以降低噪声26-43dB;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降低噪声8-10dB。另据实验,爆炸3kg的炸药,声音在空气中可传播4km,而在森林中则只能传到m左右的地方。 有关资料表明:人在绿色环境中脉搏次数比在城市空地中每分钟减少4~8次,有的甚至少14~18次。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绿化消除人体疲劳的探讨”,其结果为:绿化好的环境,人耐力持久度为1.05~1.42,绿化差的为1.0,平均提高11%。而且绿化好的环境,人的明视持久度有所提高,消除视力疲劳,听力、脉搏和血压等较稳定,易恢复正常。 城市园林绿地还有助于成年人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调剂生活、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可培养青少年的勇敢、活泼、伶俐,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老年人则可在此环境中尽情享受阳光空气,增进生机,延年益寿。 (五)环境的警报器———监测环境、预警信息 一些植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有着敏感的变化,这类对污染敏感而发生“信号”的植物称为“环境污染指示植物”或“监测植物”。如雪松对有害气体就十分敏感,特别是春季长新梢时,遇到二氧化硫或氟化氢的危害,便会出现针叶发黄、变枯的现象。因此群众说雪松就象一个很好的大气污染报警器。另外,园林植物中的月季花、苹果树、油松、落叶松、马尾松、枫杨、加拿大白杨、杜仲对二氧化硫反应敏感;唐菖蒲、郁金香、萱草、樱花、葡萄、杏、李等对氟化氢较敏感;悬铃木、秋海棠对二氧化碳敏感。植物可以起到“报警”、“绿色哨兵”、“监视三废的眼睛”的积极作用,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六)城市的庇护所———防风涵水、防灾防震 园林植物中的乔木防风的效果非常明显,冬季绿地不但能降低风速20%,而且静风时间较未绿化地区长。春季多风,绿地减低风速的效应,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秋季绿地能减低风速70-80%,静风时间则明显长于非绿化区。 由于植物具有盘根错节的根系,长在山坡上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作用,自然降雨时,将有15%~40%水量被树冠截留或蒸发,50%~80%的水量被林地上厚而松的枯枝落叶层吸收,逐渐渗入土壤中,形成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与洪水的发生。研究表明:在30分钟降水强度为76mm/h的暴雨条件下,城市绿地土壤侵蚀量为10~60kg/ha,裸地土壤侵蚀量则可达kg/ha。 绿化植树比较茂密的公园、街道绿地等,还可以减轻因爆炸引起的震动而减少损失,也是地震避难的好场所,因为地震一般不会引起树木倒伏,充分利用树木搭棚,创造了临时户外生活的优良条件。年7月北京市受唐山地震波及,从调查证实,15处公园绿地总面积四百多公顷,疏散居民二十余万人。 (七)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创造效益、增加收益 园林绿化是投入最少、见效最快、与老百姓的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之一。搞好园林绿化不但可以直接带动园林绿化工程、苗圃种植业、公园行业等产业发展,还能带动周边房地产、商业、旅游等迅猛发展。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gj/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新开了好几个精品公园,
- 下一篇文章: 2016中国森林旅游节长白山国际生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