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月饼,你知道多少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表达的是人对月神的敬意,祭祀完月神之后,月饼就成为一种美味的食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后来,月饼就成为一种不依赖于祭祀的节令食品,这就是在亲友团聚的饭桌上吃的一种食物,这时,月饼的象征意义是团圆。月饼是一种节日象征符号、感情寄托物、文化消费品。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月饼文化更是内涵深厚。 “月饼”一词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南宋,《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 月饼最早被赋予团圆之意是在明代。明代刘侗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中秋节的必备食品。每当中秋月亮升起,家家在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帝京景物略》说:“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臞仙神隐书》也提到:“(中秋夜)乃造太饼一枚,众共食之,谓之八月求团圆。”从这些早期的记载还可见到,月饼一开始就是相互馈赠的社交礼物,而且分量颇大,必须众人分而食之,蕴含了中国伦常与共食制度的精神,和现代月饼愈做愈小的趋势大相径庭。由明代至清代,这种大月饼还盛行了几百年,《红楼梦》中贾母吃的“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出自宫廷御赐,据考证就是个大月饼。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到处皆有。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赏月,叙述无遗。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有很多,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窗明月一窗竹,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月饼这一食文化和食俗深入人心,是月饼长久的真正原因。月饼同中秋节一起,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它将会是中国人永远喜欢的传统食品和节日礼品。 晚安时刻: .10.04中秋快乐呀! 晚安:秋意绵绵,知道你在等我,晚安。 爱你们的 团子 嗨,我是小团子,今天的你好吗?我还好。以后啊,如果大家喜欢我们推送的图文,请随手转发到朋友圈!谢谢你们,withlovego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gj/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动作大功效,八大关节的保护措施全在这里
- 下一篇文章: 治疗关节炎的偏方治疗关节炎可以试试这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