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石门寨那可是一座古城,历史久远,兵家必争,古迹众多。可您肯定不知道,石门寨镇域内的古树也是同这座古城一样饱经沧桑却毅然屹立,古城的旧貌新颜与古树的苍润高逸也正可谓是天作之合。石门寨的古树星罗棋布的散落在镇域内的各个村落,树种有油松、银杏、茶树、国槐、柏树、流苏、洋槐等。

下面带大家一起领略一下它们的风采吧!!!

浅水营中村古银杏树,这棵银杏树树龄已经有年,在秦皇岛地区是树龄最大的树木,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称,树高18米,胸围7.44米,冠幅25.5米×19.5米。主干粗壮挺拔,其大枝虬曲如龙,伸向四方,其皮隆起似铠甲,冠如华盖,遮天蔽日。由于树龄偏高,中空的树洞中抽生10条粗细不等的枝根,向树洞内土壤中深入,从根部又萌生3条以上新枝。现在老树每年仍结果千克左右,周围的村民对这棵古树关爱备至,加强管理和保护。该村曾以树名命名村名为白果树庄,后因明嘉靖年间在此有兵营驻扎又紧邻石河取避水淹之意取名浅水营。

东塔村白塔寺大殿前有一棵高大的古松树,站在山脚下向山腰望去,此树高大挺拔与周围低矮弯曲的树相比他显得格外显眼,给人以“鹤立鸡群”的感觉。此树学名为油松,树龄年,大约有19米高,冠幅大约有12米,需要两个人才能合围起来。据村中老者讲此树的南边原有一棵同样的树破四旧时被砍伐。相传白塔寺为隋唐时期所建,因村东有塔借塔命名村名。

东塔村神秘古茶树。这棵古树神秘的隐藏在白塔寺东的松林里,不经人指点很难发现,树叶能泡茶,味道清香顺口,所以村民都叫它茶叶树。经查,该树学名叫流苏树,树龄已有0年,树高9.5米,冠幅4米。可能是由于树龄偏高,原来的主枝已经出现中空和枯死,从侧翼长出一条粗壮的副枝。立夏时节,开出白色的小花,花败后结出豆粒大的果荚,曾有村民剪枝扦插或采种播种都没有繁殖成功,更显示出它独特的神秘之处。

响水村的这棵老树名属国槐,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树龄约年,胸围厘米,树高14米。生长在溪水潺潺,风景秀丽的响水河畔,主干粗壮,枝繁叶茂。夏日的晌午几位长辈手拿着蒲扇在树下纳凉,享受着古树带来的“福荫”。这一刻,时光无言,岁月静好。

柳观峪村的古松生长在村西南天门的山顶处,树旁便是一座古庙。这棵参天古松,枝繁叶茂,顽强生长于石缝之间,测其粗细需要两人合抱。据说树龄已有年,树高有10米,冠幅16米。山顶之上风大无水,贫瘠至极,茅草不生,竟能生存几百年而不衰,令人感叹其生命之顽强。与古松同肩伫立山巅,山风袭来,吹动枝叶,龙吟虎啸一般,环顾远处河山,眼界开阔,心情苏畅。此处原有明崇祯立石碑一通镌刻有碑文:“花开能有几日红,谁心能有佛心同,留下经卷度大众,自己悟来自己省。”

苇子峪的银杏树与浅水营中村的银杏树年轻了许多,据村中人讲此树也不过百余年的树龄,长势迅猛,枝繁叶茂,就像一把绿色的大火炬,象征着小山村里的年轻人朝气蓬勃,胸怀大志。

苇子峪村九头松形态奇特,如绿伞盖地,上有九头昂起,故称“九头松”、“松斗”、“野鸡窝”。树龄年,树高2米,树围0.8米,冠幅平均5.05米。从生物特性上分析,幼树时狂风折断主干,导致侧杆横生,侧枝着地分散这主杆的养分,是造成该松树奇特的主要原因之一。

柳观峪村中的国槐是国家一级保护古树,树龄约年,胸围0.42米,树高22米。远远望去就像一棵枯木竖立在那里,走进一看树皮已经全无,光秃秃的,真不知道什么原因造成的。后来向上一看又是一阵欣喜枯树逢春新生的枝条竟然冒出了绿叶,真是佩服古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希望村民,保护好,管理好这棵古树,不要让它再受挫折了。

沙河寨村原小学院内(最早为关帝庙)古松。远远望去就像一把大伞伫立在校园中间,主枝干粗壮向四周伸展,枝叶繁茂,盘根错结,有的根长到了花坛的外面显然是束缚了它的生长。这棵古树见证了许多儿时的记忆,学生们常常在树下玩石子棋、跳皮筋......也是这棵古树见证一一批又一批学子走向更高的学府。

大家都知道沙河寨村北的象鼻山比桂林的更有几分形似,但村口的迎客松外面的人知道的却不多了,它孤独的矗立在村头的元宝山上,南部的侧枝,如人伸出一只臂膀站在村口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也优雅地舞动着,雍容大度,姿态优美。因此树在村西至高点,战争时期曾把它当做“消息树”。

下沙河寨村这棵古松长在村民的院中,按其粗细推断也有树龄,因其在村民院中侧枝常被砍伐,但主枝长势尚可。此处原共有两棵古松树,一棵较小的背砍伐,树旁原有五圣祠,用来祀山神、土地、花神、药王、龙王五圣。

北未庄村的松树林那可是闻名遐迩,这里曾是古石门八景之一的古松巢鹤,曾有诗云:“森森翠耸松成列,片片云飞鹤自来”的美言来赞美这里的古松树林。八几年时抚宁县修建大礼堂时曾把这里的古松全部砍伐,后重新栽植。现在这儿的松树笔直高挺,郁郁葱葱,长满了整个山头,如果说用句成语来形容这些的松树我想“茂林修竹”是最贴切不过了。

北未庄关帝庙前杨树,生长在关帝庙前,树高约17米,长势迅猛。此庙宇前悬崖即是明隆庆年元年,游击将军张臣以少胜多抗击蒙古土蛮立功处。

北未庄净土寺(关帝庙)伽蓝殿前侧柏群,各株平均树高12米,胸围0.14米,冠幅7.5米,树龄年,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伽蓝殿供奉关公,因张臣将军在傍水崖立下战功,张臣去世后百姓为纪念他的功德建关帝庙,并在侧位塑张臣像供奉。其个石碑中有:奇勋震世,为万里长城之锁钥,蓟门之天骄。“、”王义贯金石,公精忠日月。所谓异世同神,旷世相感。关即公,公即关也。关之香火千百祀不绝,公之勋业千百世不朽矣。“的佳句记载。

黑山窑村村西这棵松因根部向龙爪故取名龙爪松,目测树高10余米,冠幅10米。形成这种奇景的原因是,随着松树根系的不断生长,对岩石裂缝不断挤压,使岩石裂缝不断扩大,引起岩石破坏剥离,将岩石劈开,从而形成了这样奇特的龙爪树根的景观。在地质学上称为这种现象为根劈作用。

黑山窑村祖山旅游公路旁这棵孤立的松树树龄并不长,但其独特的造型令人称奇,它头部向坡下弯曲,树冠倒扣,非常奇特。

上花野村苑家大院老屋前古树应属国槐,原应有两个主枝,不知何因西侧折断,但也长出了新的枝干,东侧的枝干高大粗壮,就像一只臂膀护佑着这座古宅,其粗细目测要三个成年人才能合围过来,远远要粗于响水的那棵国槐,按其推断也要有七、八百年的树龄了。

杨家坪村北路旁有一颗高大挺拔的杨树,屹然矗立在村中,其高大约有15米,三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巧合的是村名与古树名同姓。

鸭水河村中古松树属于国家三级保护古树,树龄约为年,胸围98厘米,树高5米。他就生长在长城旅游公路旁,好似一位主人鞠躬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

鸭水河村国槐,树龄0年,树高12米,胸围0.49米,冠幅11米。这株千年古树就生长在鸭子河畔鸭水河村中。观此树联想鸭子河,仿佛就到了明朝刺史刘征泰的诗句中:“鸭子河边秋水清,渔人夹岸放歌行。夜来网得金鳞鲫,未到天明已入城。”

北庄坨古松在村中路口处,树龄年,树高14米,冠幅18米。主干粗壮挺拔,长势健壮。树北有“观松亭”和“土地庙”。夏季村民常在树下微风习习,常有村民树下纳凉。

北杨庄村中国槐,树龄年,树高21米,胸围0.46米,冠幅17.5米,东西19米,南北16米。

楸子峪古松在祖山旅游公路旁,树龄约年,长势尚好,树枝分两个主杆,南侧主干向外伸展弯曲,就像主人鞠躬欢迎游客一样。

北峪村中古国槐树龄年,树高13米,胸围0.米,冠幅11.5米。此树历经沧桑,主干枯朽空洞,但外皮无损,养分正常供给,干枝长势尚旺。

卞庄村古国槐,树龄年,树高11米,胸围0.米,冠幅9.5米。这株古槐,历经风雨剥蚀,主干已朽。据说50年前,从高3米处断掉,现在已经萌生两条新枝干,生长茁壮,夏日槐叶槐花绿荫匝地。

蟠桃峪村擎天柱松,树龄年,树高23.5米,胸围0.18米,冠幅10.5米。该树高耸于涧底之中,挺拔伟岸,傲然不群。树干通直,冠枝葱茏,每逢冬季,大雪压枝,状如白塔。它走过时空的岁月,历经风霜考验,仍立地擎天,气宇轩昂,成为耀人眼目的风景。

老柳江村中刺槐,俗名洋槐。这两株刺槐树龄已有年,树高16米,冠幅9.5米。此树已经中空,日见衰老,但每年5月份照常白花串串,花香袭人,招蜂引蝶。

古树是祖先留给我们珍贵的绿色遗产和有生命的“宝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历史、文化、旅游价值,它记载着柳江盆地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内涵,也是探究古石门寨(路)历史的“活史料”。古树就像我们身边的神灵一样保佑着我们这块热土自然和谐,风调雨顺,所以我们要增加保护古树意识,如设置防护栏、告知牌,邻路古树路面不硬化、不在古树下堆柴草、不在古树周围使用除草剂等。

——部分图文自《秦皇岛名木古树摄影报告集》

文章已于修改







































白癜风如何防止复发
白癜风早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cd/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