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小沟背银河峡神话之乡多旖旎华豫未
小沟背·银河峡风景区位于晋豫交界的济源市邵原镇境内,距市区55公里,为国家AAAA级景区。 景区由银河谷地及其两边的山脉构成,包括银河峡、鳌背山、待落岭3个景点,总面积50平方公里,著名景点60多个。 小沟背景观独特:第一,它是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精华所在:第二,它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女娲神话之乡”,年8月邵原创世神话群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三,它是华北地区唯一遗存的原始森林腹地,自然、人文景观特别丰富,素有“彩石谷、娃娃崖、鳌背顶、原始森林”景观四绝的美誉。 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小沟背是华北地区最典型、最壮观的火山岩地貌。人们在其他地方可能见过火山口、火山堆,而在小沟,背,山下是喷涌而出的火山岩,中间是鹅卵石河床砾岩,山顶“漂浮”着的是海相沉积砂岩,它清晰地记录了王屋山由海变山和华北古大陆裂解、拼接的全过程,真可谓沧海桑田、天翻地覆的世界地质奇观! 这里满沟的五色石,五色胶结之状真的就像炼就的一样。鳌背顶横空出世,长米,厚米,远望酷似一只巨大的神龟卧于峰顶。 号称“百米长卷”的四空山娃娃崖,上面爬满成千上万个栩栩如生的浅黄色裸身石娃娃。自古以来,人们根据这些“规模宏大、历史久远、形象逼真、系统完整”的象形物,演绎出了一部壮丽的“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和抟土造人的创世神话。 小沟背的原始森林里保存着许多珍稀的野生动植物,是人们探险旅游的好去处。清澈的溪流在银河峡奔腾跳跃,巨石相间,潭相连,悬空栈道和造型别致的小桥,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山村民居采用石头垒砌,依山傍水,建筑奇特,这种原生态环境,犹如世外桃源。 ■银河峡 银河是贯穿小沟背景区的主要河流,溪水源自析城山,四季长流不断,全长12公里。 河道开张闭合,宽窄不一,河水清澈透底,其中急流、浅滩、飞瀑、幽潭随处可见。尤其是不同砾岩结构的五色石和网纹清晰的砂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银河峡被人形象地称为“彩石谷”。 有句民谣说:“天上银河星星稠,地上银河彩石谷。”银河谷地巨石林立,经千万年自然风化和河水冲刷,在堆石洞一带形成奇景,有宾石、堆石洞、簸银潭、流金槽、七叠瀑、仙人岭等景观,它们大都有美丽的神话传说。特别是七叠瀑,每当夏秋之季,银白色的水流自山巅蜿蜒而下,在绿树掩映中连降七级,犹银蛇出洞,似白练悬空,若隐若现,声震山谷,游人无不驻足观赏。 从银河对岸向西看,凤凰台高高耸立为凤首,沿凤颈向鳌背山延伸一道山梁为凤身,两侧山岭像凤翅,呈展翅欲飞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前面的河床相传是女娲、伏羲嬉戏沐浴之处,所以称为“龙槽凤池”。 岸上“金凤展翅”惟妙惟肖,河中“龙槽凤池”相偕成趣,附近还有青龙瀑、熊戏水石、阴阳太极石、汤谷扶桑石等景观,天地造化之奇将七八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原始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为珍贵的是,凤凰台下那块略呈圆盘状的五色石,面积有20多平方米大小,经过千百年河流的冲刷,中间形成近两米深的坑槽,形如游鱼,一动一静,构成阴阳两仪,被称为阴阳太极石。小沟背村西北的山体,可称得上是地质奇观。 从山沟向上,岩层逐步出露的是从火山砾岩到沉积砂岩,因此人们可以看到火山岩在山下,而沉积岩“漂浮”在山顶的现象。小沟背复杂的岩层叠压、奇特的由海变山地质构造,是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观。 在创世神话里,裸露的鹅卵石砾岩,就像女娲炼石的原料场,巨大的五色石是炼就的补天石,因此这里被称为“炼石村”。据《太平御览》载:“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之气,乃画八卦。” 从伏羲台向下俯视,只见银河在小沟背村呈“S”状蜿蜒流淌,天然一幅巨型太极图。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生地。小沟背古朴的原生态环境,被大型神话电视剧《王屋山下的传说》剧组看中,剧中愚公的家乡夹缝村就在此取景。 夹缝村坐落在山间溪旁,有30多间茅屋和议事厅、祭祀台等仿古建筑。整个村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小桥流水景色宜人,已经形成景区新的亮点。谷地精华银河峡全长米,河段落差60米,峡谷幽深,台壁交错,大部分河床基岩裸露,清澈的溪流在墨绿色的火山岩上奔腾跳跃,无路可攀。 景区栈道因山就势,精心施工,或以钢筋支撑荆条编铺,或飞架钢索铺垫木板,是现代技术与传统方法的巧妙结合,朴实耐用而又不失美观,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解决了交通问题。 游银河峡,主要是观水赏石。银河峡有著名的老君石、鸳鸯石、恐龙石、四象石、老君潭、连环潭、卧虎滩、通天河、大禹床、金蟾望月等景观。特别是两块巨石值得一提:一块网纹图案犹如一组惟妙惟肖的龙、虎、雀、龟(蛇缠龟)四灵兽,俗称四象石,与《礼记·曲礼上》所载“前朱鸟(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绝非巧合,“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当地传说人祖伏羲就是根据这里的大、小太极和四象石等,推演出先天八卦的。另一块雍容富态的金蟾望月石,充分体现了远古时代男女地位的微妙关系。银河峡两岸崖壁高耸,林木葱郁,鸟鸣林间,鱼戏涧底,使人流连忘返,宛若画中。 ■鳌背山 鳌背顶横空出世,海拔米,远望酷似一只巨大的神鳌卧于峰顶,故名鳌背山,为小沟背·银河峡景区的最高峰。 这里是我国华北地区唯一遗存的原始森林腹地。走进林区,只见古藤老树,枝冠相连,阳光化作缕缕光束射入林中,到处弥漫着幽幽的清凉和静谧。原始森林里保存着红豆杉、连香树、紫斑牡丹、猴头、灵芝、鸡头参以及金雕、林蛙、香獐等许多种濒危、珍稀动植物。 鳌背山顶部坦如平地,土层深厚,古木参天,花草遍野,故神农氏曾在此尝百草,教民治病健体。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慕名而来采药行医,这里的百草园被誉为我国“中草药之宝库”。 鳌背山还有一个神话传说更为著名,《淮南子·览冥训》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斩黑龙以济冀州。 鳌背顶即是那个断了四足的神鳌所化。鳌背山为单面山,在小沟背沿凤凰岭登顶,要经过几段上百米的陡峭绝壁,绝壁之间为台坎或陡坡,险夷不一,风光无限。桃花栈位于背山东侧,是一个高10米、宽3-4米,长约米的大溶坎,坎顶由内向外层层增高,沙石板铺底,逐渐环山延伸,气势恢宏,险象环生。 坎壁褶皱弯曲,就像大自然雕塑的一幅幅岩画,历代游人题了不少诗词,以表达由衷的赞叹。登上鳌背顶峰,看到的是一片华山松林,苍翠挺拔,直插云端,顿觉精神为之一振。山顶的晨曦和晚霞在青松翠柏的映衬下异常美丽,是观日出和日落的好地方。 ■待落岭 待落岭名称来自民间传说:商汤追杀夏桀,以射箭追尾,神箭从“箭呼门”呼啸而过,至待落岭将落未落,转弯向北落到焦濩泽。焦濩即获之意,暗指夏桀犯了地名。 汤王灭夏建商后,把焦濩泽改称圣王坪,后世在此建了汤帝庙,至今庙宇犹存。待落岭海拔米。 相传由于汤帝神箭的原因,从待落岭到圣王坪南北长10多千米,属顶脊夷平面,经千百年风化堆积,发育有深厚的黄土层,其上羊胡细草覆盖,颇似一个天然条状大草坪,周边被油松、华山松、五角枫以及不知名的高大乔木环抱,绿树婆娑,百鸟争鸣,俗称一马平川“二十四里天街”。 从小沟背登待落岭,上艾哈腰,经吊驴崖,爬老鼠梯,过一碗水,穿铡刀缝,沿悬龛长廊,走双合寨,即可到达天街。待落岭高峰入云,层峦断雾,山顶天街宛如创世女神仰卧娇姿,且有双石人、仙掌峰、玉皇顶、尤颅寨、四空山、回地、蚂蚁塘等奇观。 悬龛长廊是待落岭山崖上天然形成的一条岩龛通道,长1千米,宽只有2~3米,是水平纹理砂岩与页岩交互沉积差异风化的结果。仰视壁立如削,俯瞰悬崖万丈,四周云雾缭绕,人行其上恍若漫游天街,飘飘欲仙。 长廊里有一个较大石洞,旁出清泉,四时不干,被称为仙人洞。双合寨传说是女娲、伏羲兄妹的结合地,尤颅寨因蚩尤头颅留在此而得名。 传说轩辕黄帝战蚩尤,久战不下,黄帝到王屋山坛顶设坛祭天,九天玄女授神策破之,蚩尤之首留落尤颅寨,身躯化为砍头山,现邵原仍存蚩尤观。待落岭最引人注目的景观,要数四空山的娃娃崖了。 四空山,顾名思义就知此山四周皆是悬崖峭壁,地貌学上称之为断块山。四空山四周为高百余米、长多米的长方形山体,西南峭壁自上而下爬满千千万万大小不等的浅黄色裸身石娃娃,它们一个个活泼可爱,栩栩如生,就像一群扎堆嬉戏的光屁股顽童。 原来这娃娃崖是层理直立的白色细砂岩,在轻微的褶皱、长期风化和山谷定向风共同作用下,迎风面岩层形成的雕塑状光滑图案,极似幼童之手、臂、背、臀等。即便知其成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使人确信这就是女娲造人神话故事的原型物。 #旅游攻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xw/10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天龙山网红桥重新开放房天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