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道红楼梦里的四季美食三
八月 曹雪芹用笔墨大写的节庆有两个,一是上文说到的元宵,另一个便是中秋。两节都象征团圆与合欢,荣宁两府一处过,都是在晚上大摆筵席。《红楼梦》中对中秋节的细节描述有以下两处: (一)甄士隐与贾雨村的中秋夜宴 《红楼梦》第一回便是甄士隐在中秋节邀请贾雨村吃饭,甄士隐是一位乡绅,家中虽不甚富贵,也被推为望族。而贾雨村当时是一个寄居隔壁葫芦庙的穷儒,靠卖文作字为生,两人身份地位悬殊。对无钱进京的贾雨村,甄士隐每有意周济他,只是没甚机会。 如何儒雅地帮助一个“自视清高”的穷苦书生,甄士隐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例。甄士隐是一位极有礼的人,他想帮助贾雨村,因为考虑被帮助人的感受,不想唐突,一直在寻找机会。且看甄士隐如何一步步地实施他的计划。 (1)名正言顺。邀请他人到家里做客需要一个由头,特别是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人并不甚熟悉。中秋,“团圆之节”,邀请旅寄僧房的贾雨村,到书斋小饮,名正言顺。 (2)安排妥当。甄士隐在自家宴席结束后,单独在书房设宴招待他,可见甄士隐处处用心。 (3)亲自上门。士隐没有让仆人去请,而是自己步月到庙中邀雨村。 (4)恰当时机。甄老先生并没有自己主动提出赠给贾雨村行路的费用,而是等贾雨村主动提出后,马上回应:“兄何不早言,弟已久有此意,但每遇兄时,并未谈及,故未敢唐突。今既如此,弟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钱银送出,目的达到。 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毫无疑问,这次中秋夜宴成为贾雨村人生的转折点。 通过甄士隐和贾雨村的一席中秋宴可见,“吃饭”在中国的文化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做东的人如何请宴,做客的人如何赴宴,一来一往间,折射的是中国人的处世学问。 (二)大观园中秋夜宴 贾母见自己的几色菜已摆完,另有两大捧盒内捧了几色菜来,便知是各房另外孝敬的旧规矩。……王夫人笑道:“今日我吃斋,没有别的。那些面筋豆腐老太太又不大甚爱吃,只拣了一样椒油莼齑酱来。”……鸳鸯又指那几样菜道:“这两样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来,大老爷送来的。这一碗是鸡髓笋,是外头老爷送上来的。”……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又指着“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和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贾母的饭,由大厨房预备,把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除了自己的,各房还有另外献的菜。一个老太太哪里吃得完这么多,这边各房孝敬,那边赏菜给孩子们。王夫人吃斋送来的是“椒油莼齑酱”。椒油,即花椒油;莼齑,即莼菜细切成丝;此为江南风味素菜。“鸡髓笋”,用鸡的骨架敲碎吊汤,入扁尖笋加调味烧成,这也是江南人的吃法。“红稻米粥”,在乌进孝送的年货单子里的“御田胭脂米”,这米一般供贾母等长辈用,凤哥也只有生病的时候,老太太想着送她一些。“风腌果子狸”,是一道名菜,经过腌制后风干的果子狸肉。 当下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大红。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贾母便说:“赏月在山上最好。”(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中秋节行朔望之礼,到祠堂祭祀,中秋月圆夜,贾家大摆夜宴。斗香,由许多股香攒聚捆扎堆成塔形,是一种特制的祭祀神明的香。中秋节陈献的瓜果饼,特指西瓜和月饼。贾府的月饼,是自家专做点心的厨子做的。书中提到一种月饼,是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由瓜子仁松子仁等作馅心而成,由内府制造,宫廷御食,书中也只交代了贾母食用。上香结束后,众人都到山上赏月,还有其他活动: (1)折桂花,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 (2)赏桂花,听笛声,贾母说:“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 以上内容来源于: 《分时阅读》 索书号:G.17/7 馆藏地:四楼社会科学借阅区 一个好的阅读者应该 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 以及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 然而并不是所有阅读的人 都拥有这些阅读能力, 但好在这些能力和技巧 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 答案和秘诀就藏在这里。 更多精彩内容, 请持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tx/9946.html
- 上一篇文章: 漫话中药此药治疗风湿寒痹,历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