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与展望苗市北
年是北京苗木用量与用苗标准大幅提升的一年,优质树种不仅销量节节攀升,价格更是创下新高;年也是生产跟不上需求的一年,苗圃鲜能满足建设需求,新的供需矛盾逐渐显现;年还是苗木从业者思维转型的一年,北京作为首都,这里的苗木产业似乎在引领一场新变革。 年初,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启动,截至12月,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3.5万亩,栽植各类乔、花灌木余万株。此外,延庆、通州、大兴等地的多项高规格、大体量的项目周边绿化也极大地带动了苗木需求。 ▲应用对节白蜡等产品打造的游园式景观。 市场应用端 一、树种选择更多了 “复层、异龄、混交、多功能”的近自然地带性植物群落是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的设计原则。新的造林要求让过去的种“树”,变成了种“生态”、“生态链”。应用的乔木品种更丰富了:栾树、玉兰、国槐、银杏、元宝枫……在北京周边自然生长的植物种在树种规划中占比节节攀升。 能吸引鸟类、昆虫的蜜源、食源植物更受重视了。如北美海棠便是一种很好的可观、可食植物,过去北美海棠以“景观效果好”为主打,年苗圃在宣传中都将“食源植物”放在首位。除了常用的西府海棠等,更多北美海棠品种纷纷被用在了城市中。 二、用树规格变大了 年几个绿化项目特点基本一致:体量大,要求高,工期短,要效果。为了“即刻成景”,工程苗的胸径要求升至12厘米至15厘米,甚至更大,针叶树树高提高至5至6米。 大规格产品很快被耗尽,能实现同样效果的丛生、多杆产品被使用。丛生产品培育时间短、见效快,在大规格乔木售罄的情况下,丛生元宝枫、丛生栾树被不少工程使用。 为保效果,许多项目中要求不剪枝全冠移栽。容器苗以其起苗快、移栽成活率高、移栽不需剪枝等特点,在工程中应用更广了。不少浅山区造林与大型场馆周边绿化更是直接要求使用容器苗。更多企业开始生产容器苗。由此观之,新标准正在推动北京苗木生产领域的升级。 三、质量要求更高了 景观提质不只体现在规格的提升,工程苗的干形、分支、冠型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北京京彩弘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采购主管刘朋介绍,工程采购时往往要求主干通直、分支点在2.5米以上、冠型好。一个项目用树要寻遍几个苗圃,甚至寻找好几轮。 大家对原冠苗已观望一年多了,在雄安之后,北京浅山区造林、北京环球公园等绿化项目紧接着要求原冠苗造景。不少苗圃在修剪时不再“截头”了。 造型树不仅应用在精品住宅区内,造型油松在街头也频频出现。一棵5米高常规树形油松售价元,而经过拉伸造型的油松售价能达1万至2万元,而且采购方更看重树木形态,议价空间很大。 为提升质量,苗圃种植技术更受重视了。北京华源盛景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大伟在年邀请了不少树木修剪老师进行授课。他共举办了四期培训,前来学习者越来越多,可见生产者的重视。 ▲利用乔、灌、地被植物营造多层次道路景观。 苗圃生产端 一、品质品种均欠缺 《中国花卉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年底不少树种都一树难求。这些品种的共同点除了乡土、彩叶、性状好外,更大之处在于之前没有受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tx/9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上海的精致露营火了白天玩皮划艇晚上听演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