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   天津素以文化多元著称,码头文化、老城文化、市井文化、租界文化和工业文化在此相互融合、交相辉映。五大道地区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多所,是迄今天津乃至全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之一,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馆。由于在园区来回前后穿梭于各园之间,回来检查相机照片,竟出现了走十丢一的结果,十分遗憾。为保持整园的完整性,只能从网上下载图片(后续章节中均注明)以充实。(天津园图片来自网络)

整个展园设计来源于天津的洋楼建筑群——五大道的宽街窄巷,空间上呈现出浓郁的天津地域特征。

上海馆:“祥云”画卷展海派风韵

云阶、云裳、云岗、云巢、云坞、云影……步入上海园,高低起伏的地势为观众带来丰富的游园体验:时而从露天到林下,时而从平坦到起伏,生态、人文与时尚在这里交织。   作为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上海一直探寻着人、城市、自然三者的和谐关系,形成了以精细打造、引领潮流、兼容并蓄为鲜明特色的海派园林。上海园以‘云’为题,取名‘祥云园’。祥云园的设计从绘画艺术中获取灵感,借鉴“晕染”“泼墨”“点彩”“涂抹”“枯笔”等技巧来表现不同质感的植物造景。不大的空间内,9个特色展示园布置巧妙,并营造了各种特色景观,层次丰富。众“云”之中,点睛之笔当数园中心的“云巢”。这是上海园的核心建筑,既是一个展示中心,又是全园的视觉焦点。建筑表面由铝镁合金制成,几万个构件疏密叠加,从不同视角望去,展现出如天上流云一般的变幻效果,如梦似幻。(图片来之网络)

“云巢”的设计由计算机生成模型完成。这种模型不可能用传统平面作图的方式画出来,用在景观园林上还属创新尝试。建筑的每个零件和每个结构弧度都不一样,事先在工厂预制后,再运送到现场装配。每一个构件都通过GPS精准定位,确保装配精度。这体现了上海园林行业的高科技发展趋势,也展现了上海的工匠精神。

江苏园:诗画水乡,苏新家园江苏山水秀丽,园林景观闻名天下,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大门上“锦绣江苏”,两侧楹联“太湖墨染园,钟山笔绘林,恰到好处的诠释了”江苏园林”。迈进江苏园古朴厚重的大门,“前园后院”的空间格局映入眼帘,前园亭、堂、榭、舫等苏派园林标志性建筑各:成趣,天地之间彰显古典苏韵;后院展示了苏绣、云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方寸之中展示江苏文化。

江苏园以“诗画水乡,苏韵家园”为主题,本着苏山苏水苏诗画,苏乡苏愁苏人家的原则来展现苏州古典园林的风采。园子虽不大,但亭廊馆榭、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这些江南园林特有景观形态一个都不少,平方米的面积内打造了春色满园、荷风四面、玉堂富贵、暗香疏影四季景观区。漫步园中,步移景易,咫尺之间,自有乾坤。

”春色满园”仿扬州个园的入口,展现江南古典园林春景,入口接垂花门,粉墙黛瓦,苏派园林气息乍现,两侧配石笋石,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带来春的气息。荷风四面景区重点表现岸边湖石和松鹤亭,夏日落雨,在听雨桥感受雨打芭蕉的美妙意境,还能登上水中小岛的松鹤亭小憩。玉堂富贵含榆荫馆、折桂廊、湖石假山、月夕亭等景点,其中榆荫馆是江苏园的主体建筑,重现了扬州个园的水榭景观,同时在这里集中展示江苏的传统文化,湖石假山上的望月亭是全园制高点,高达8米,游人可凭栏饱览全园,品山水交相辉映之美。暗香疏影集暗香坞、微地形、盆景等园林小景于一体,与假山、榆荫馆等形成对景。园内三处水面使“水乡人家”的苏派园林气息乍现。

西藏园:吞巴民居展西藏风光

西藏展园入口设立的牌坊,建造风格与主体建筑相呼应,采用精致的手绘花纹进行装饰,既是入口标识,也是整个展园的“画框”,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驻足拍照留念。进入“画框”,一条石板路径直通向吞巴民居,两侧由各种色彩花卉组成的五彩经幡铺设在田园上,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田园的一侧,雪水溪流蜿蜒而过,水边有一座神秘的玛尼堆,依次放着几块刻有彩色符文的石板;旁边的左旋柳,代表着文成公主对家乡的回望,也代表着汉藏两地的友谊。海南园:山海林书写椰岛海韵   辽阔广袤的天空、澄清透明的海域、平坦柔软的沙滩、树影婆娑的椰林,这就是人们印象中的海南岛。海南园分为山之秀、海之蓝,林之翠三个篇章,再现‘南海明珠’的椰岛海韵,营造一种热带岛屿的意境,给游客亲近自然的美好心情。   山之秀为展园主入口区,展现海南山体秀丽之美。”海之蓝”为园区的中庭水景区,展现海南的海岸之美。一池碧水、葱郁的景观岛,模拟三亚著名观“南天一柱”的景石小品,树影婆娑的椰子树,为人们营造出一派海岛景观。河南园:“花语”讲述河南文化河南是中国古老文字的发源地,“中”是家喻户晓的河南方言。老远就看到一个大写的红色“中”字雕塑,可知河南园到了。取“中”字作为主体雕塑原。“中”字代表中原,是家喻户晓的河南地方语言,也寓意对国庆70周年的一份献礼。同时,以河南三种特色名花名木牡丹、月季和菊花为主体,打造多彩缤纷的花田景观。湖北园:凤舞九天秀彩羽楚人喜凤,凤舞九天,其美在羽。从空中看湖北囥,犹如一只舞动的凤凰,可惜没有小型的航拍机拍下这凤舞胜景。展园入口,以层叠的山峰造型营造出层峦叠嶂的长江三峡峡江意境,多彩花卉和小型桩景寓意峡江两岸良好的生态环境。进入园区,右侧绿地设置了一组青铜材质的编钟造型花坛,上面雕刻着不同字体的“楚”字,与对节白蜡盆景组合,展示了厚重的荆楚文化底蕴和湖北盆景园艺制作水平,构成了湖北园主题铭牌景观。沿着园路前行,可看到以楚人、楚山、楚水为主题的不同颜色的花境园艺观赏体验区。

湖南园:桃源洞庭展湘韵

走近湖南园,一组武陵山石假山打造的入口映入眼帘。一边上书“湖南园”山石,一边是“湘遇桃源”山石,将我们带入湖南园。穿过假山,豁然开朗,呈现眼前的是“桃源寻梦”,山石藤萝密布,一片森森然。悠悠绿水旁,游人悠然步入数百步的桃花胜境,沉醉于湖光山色之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您一定以为,只有在《桃花源记》中才有如此悠然景象,但北京世园会湖南园就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在湖南园中,您能看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风景,能感受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景象,同样也能体味“往来种作男女衣着”的生活气息。

湖南园建有独具湖南风格的院子和房屋——湘园居。来到“湘园居”前,一间板屋、一方院落,一块菜地,一个恬淡、纯美的天地阐释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定义。湘园居内的园艺展示和绿植花栽,能让现代都市忙碌的人们,辛苦一天后,回归家庭,打理家庭园艺植物时,忘却烦恼,享受园艺疗法带来的健康生活方式。

广东园:水乡亭廊绘南粤风情美景似天来,室外能窥洲水月;画魂如梦绕,阁中争睹岭南花。岭南园林,中国传统园林三大流派之一。广东展园继承岭南园林精华,以水乡为底、亭廊作画、山石点睛,南粤风情杯面来。南粤坊是展园第一景,它豁然伫立于展园入口处,为南粤风情之旅拉开序幕。穿过南粤坊,古朴严谨的入胜亭与玲珑通透的琉璃宫相对而立,传统与现代之异在这里清晰呈现。“古今对比,传达‘万物皆备于我、博采各家之长’之意,表达了传承于南粤之地千百年的精神——开放、兼容与创新。丝香阁,作为南粤园的主体建筑,丝香阁不仅从造型与风格上体现着岭南地区传统建筑的鲜明特点,更以展厅的形式由内而外地向游人展示岭南文化的多元与魅力。丝香阁后的一池碧水是展园的灵魂所在,环水而望,一侧是山石错落、花木层叠的园中路,一侧是绵长蜿蜒的倚翠廊。一开一收间,皆是风景。湖的另一边,蝶翠轩傍山依水伫立,与丝香阁遥遥相望。山石耸立间,游人拾阶而上,登高俯瞰满园,白墙灰瓦、翠叶红花尽现于眼前。蝶翠轩下,跌水不停,声声流水中,整园生机全然焕发。广西园:多彩壮乡,梦幻家园 步入广西园,迎面是展园第一景”壮乡迎宾“。迎面照壁上的的一幅若隐若现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山水壮景极具广西特色,加之垂直绿化烘托出的繁花似锦世园会气氛令游客急于入园一窥全貌。往前走,便是展园的核心景观——花湖映楼。在东高西低的展园地形上,东侧山腰上是依山傍水的壮乡绣楼,一派流水别墅之境。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壮乡吊脚楼、花岛,花田和花园相映成趣。为了展现原汁原味的壮乡风情,此次吊脚楼在广西进行初步搭建,再把半成品运到园区进行组装,最后搭建成独具匠心的”水上楼阁”。   右边的空中艺廊也是广西园的一大特色景观。它是穿梭在茂林中的空中廊道,通过对栏杆、地面以及台阶的精细设计,展现广西“一带一路”建设成就。左侧的“茂竹深笪”以竹为背景,我们漫步在竹林山谷之间,竹影斑驳,香花遍地,特色竹廊与景墙点缀其中。可惜我们只是匆匆过客,“凉亭虽好,非久留之地”。

福建园:三坊七巷最福州

福建园的大门是按照福州特色木牌坊建造的,走进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三坊七巷民居剪影墙,展示闽越古城民居文化。在福建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浓缩福州地区风貌的建筑、讲述茶文化的小品,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大量园艺植物,让人强烈感受到四季常绿、四时有花的清新生态福建。“三坊七巷”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剪影墙简化其形而不失古韵,掩映在柳暗花明之中,引领游人入园游览。八闽园,八山拱卫中华梦,闽水萦牵四海情。江月不阻流云去,天云直送海涛来。厦门市市花八角梅开放在八闽园前,五彩缤纷,姹紫嫣红。这种一株上开着不同颜色的三角梅还是头一次見到。

陝西园:絲路通天下,魅力陝西园

中华根脉、胜景陕西。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陕西历史文化悠久灿烂,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曾经在这里建都,留下了5万多处珍贵遗址。西汉时代的张骞,从古长安城出使西域,开辟了绵延多年,贯穿欧亚的丝绸之路。

步入园中,拾级而上,脚下汉白玉雕刻的丝绸之路沿线地标赫然可见。穿过展园大门,古朴大气的汉唐风韵扑面而来,广场上矗立的四个高大红色斗拱庄重华美,展现了古都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建筑的重要构件,斗拱在唐代木构建筑中应用广泛,在中国建筑史上影响深远。

(图片来自网络)陕西展园“绿色丝路筑家园,美丽三秦新起点”,以秦岭渭河之风貌构筑生态家园,以汉唐盛世之古风承载丝绸之路起点文化。  展园的山水文韵景区,结合展园地形变化,模拟秦岭渭河,打造出具有陕西特色的山水空间。白皮松、山茱萸、油松、柿子树等当地特色树木郁郁葱葱。雾气缭绕的潺潺流水,为夏日带来一份清凉。安徽园:粉墙黛瓦展徽风古韵一提起安徽,人们脑海中大抵会有这样一幅画面:青山绿水中怀绕着古村落,粉墙、黛瓦、马头墙点缀其中,袅袅炊烟依稀可见,仿佛天人合一的意境。安徽园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这样的皖南徽州古村落画卷。在人们的想象中,美好的村落应该是枕山、环水、面屏,必有河流或溪水从村前湍湍流过。在安徽园入口处,水口园林便为游客带来这一视觉享受。水口是徽州古村落特有的园林形式,有“中国的民间园林”之称。这里以拱桥、休息亭、跌水、大树、条石驳岸营造出水口园林的质朴、自然、清新,以高耸的徽州牌坊和“迎客松”造型植物迎接八方游客。云南园:“十二景”给出多彩云南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云南,寄托了很多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云南展园占地平方米,流线型的茶马古道贯穿南北,游路、水流、山石点缀其中,吉象迎宾、雀舞广场、茶语清心、风花雪月、湖光山色、沁芳坪、茶马印记、云峰飞瀑、枕峦亭、云岭花台、樱花谷、石林可园共十二景星罗棋布。展园大门牌匾上书“七彩云南”,两只大象分列两旁,这是云南园第一景——吉象迎宾。傣族人民自古将大象、孔雀看作吉祥如意的象征。但西双版纳的大象,具有独特形态,呈现出最具地方特色的风貌。走进云南园大门,呈现眼前的是“孔雀开屏”的中心花园“雀舞广场”。脚下是彩色铺装拼花纹案,眼前是时今花卉的组景,寓意着云南的热情移。一条茶马古道将我们带入远处的“彩云南”古建筑,追忆着茶马古道的历史故事……贵州园:山水田林洞展黔韵“地无三尺平”的贵州,以“八山一水一分田”成就了独特的风景。杜鹃花开黔山艳,金树银花飘滿天。茶山清青沁人心,果蔬中药富于民。现在的贵州除“地无三平”外,再也不是“天无三日晴”和“人无三分银”的贵州。曾经的穷山恶水,如今已是风光旖旎,青山绿水的避暑胜地。贵韵园把贵州的最美山水浓缩在这个园子里。“贵韵园”以贵州景点为基底,依次呈现“天下奇峰——双乳峰”“万峰林”“世界自然遗产——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地貌、铜仁梵净山”加榜梯田”。通过山与水的刚柔对比,绿与彩的色彩对比,园艺与文化的虚实对比,营造观景上的视觉冲击力。黔韵园,将贵州的山、水、田、林、洞、植物和动物,织成了一幅生态秀美的山水画卷,更为世人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态家园。一到“贵韵园”,便感受到了浓郁的贵州气息——迎宾的浮雕黔金丝猴,那是贵州的灵气;一旁的高粱和酒坛,那是贵州的豪气;由“双乳峰”入口入园,感受“哺云哺雾哺日月,养精养气养天地”的天下奇峰,这是贵州的仙气。山东园:齐风鲁韵展魅力山东佳丽山水地,齐鲁好风光。来到山东园,迎面就看到一座装饰华丽、雕刻精美的垂花门,这座门以曲阜孔府重光门为设计原型,寓意偶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隐喻孔子“天下第一家”的概念。大门匾额上书“齐鲁园”三个大字,两侧抱柱上楹联“仁山智水千古秀,明月清风万年春”,端庄而大气。“山东作为孔孟故里,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园将孔子思想、泰山精神、齐鲁文化、农业文明等内涵融入,再结合山水空间格局,形成了齐鲁迎宾、杏坛遗风、五岳独尊、齐鲁胜境、小康人门五大景区。通过五大景观来展现齐风鲁韵、山水家园、国色天香。作核心展示区”齐鲁胜境”综合展示了齐鲁文化,通过水景、景观构筑物、园林园艺植物共同打造自然生态的空间环境,体现绿色生活美好家园。中心水面三座小岛象征“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齐鲁轩水榭古色古香,一派南风光。正前方是“五岳独尊”的假山,左前方的亭子和湖面上的三个凸起点是趵突泉的缩影。山西:三晋新景观,美丽新家园巍巍太行八百里,被称为“天下之脊”的太行山,一山分隔开了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也是中国第三阶梯迈向第二阶梯的天然分界线。在古代,从山西到河北、河南有8条“咽喉”通道,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依托太行山建立的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北敌后战场的中流砥柱。漫步中华园艺展示区中部,远远可见一个朱红色的大门,迎门的照壁上书写了一个大大的“晋”字,山西园到了。“晋门”建筑形式源于三晋民居建筑之首“常家大院”的随墙门,以厚重、古朴、静雅的标志性建筑符号,展现浓郁的山西特色。

叠山理水之中,山西的荀子文化、晋商大院、太行山、吕梁山、汾河之美蕴藏其中,一个拥有“太行之雄、吕梁之秀、汾河之美、三晋之梦”的山西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位于山西园中央的生态文化广场是整个园区的灵魂所在,在广场中央有一尊荀子和他学生的塑像。荀子是山西安泽人,这里写着荀子的名言“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它的意思就是说江河湖海水深的时候,鱼鳖就会归来,山林茂密的时候,禽兽就会聚集。荀子用动物和环境的思想,阐明了他的生态文明理念。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在中国哲学文化史上有着突出地位,存世的32篇著作,很多都是耳熟能详的名篇。他对自然界生态系统的阐释,有助于今人深刻领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内蒙古园:壮美的北疆画卷

在内蒙古园入口处放置着一把6米高马头琴雕塑,和马头琴相连的是飞扬的五线谱景墙。而五线谱里藏着的歌曲,就是广为传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样是在内蒙古园入口处,立着“内蒙古”三个大字。仔细看会发现字的颜色并不相同,原来这是用草原乡土植物种子填充的创意字。创意字填充用的种子,是从位于内蒙古蒙草生态种业中心储存的余种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分别是灌木铁线莲、燕麦、红豆草、北葱四种植物的种子。其中,灌木铁线莲耐寒、耐旱、耐瘠薄,是良好的生态修复用种;燕麦是内蒙古种植历史悠久的一种作物,耐寒,抗旱,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不仅是低糖、高营养、高能的食品,还可药用、饲用等;红豆草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非常高,有“牧草皇后”之称,是良好的饲草用种;北葱耐旱、耐寒,是生态修复中常用的植物,“中看又中吃”,可用于调味,并有药用价值。(内蒙古园图片来自网络)

进入内蒙古园,一大一小两个蒙古包引人注目。不过这两个蒙古包看上去非常有现代感,与传统的蒙古包形象大不相同。原来,蒙古包在搭建时使用了充满科技感与时尚感的建筑材料,可谓是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新型蒙古包。白天,蒙古包可以与蓝天白云绿草地呼应,夜晚则上演着草原风情灯光秀,既体现了内蒙古厚重的文化内涵,又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活力。

新疆园:天山来客,特色新疆

悠远神奇的丝绸之路、瑰丽雄奇的西域文化,一幅幅画卷展现出绚丽多彩的丝路神韵,讲述着新疆故事……走进新疆展园,印刻着“天山来客”的硅化木、红彤彤的巨大石榴、高大雄伟的烽火台、古韵沧桑的驼队驿站纷纷映入眼帘,展开了一幅多姿多彩的丝路神韵新疆画卷。8米高的烽火台是整个新疆园的制高点,站在烽火台上可一览园区全貌。烽火台旁的驿站门前,骆驼商队整装待发,展现出丝绸之路当年的通达和繁华。脚下的游人步道象征着以铁路为依托的新丝绸之路,既凸显了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优势,同时又是一条进入美丽新疆的体验之路,它将带领观众了解一个充满生机的新疆。以烽火台为黄金分割点,新疆园被分为前庭后院。千年胡杨挺立、戈壁红柳摇曳……体现新疆园艺特色的后院里分区域栽植了近40种新疆特色植物,突出了天山云杉、新疆白杨等具有新疆精神的植物品种。(新疆园图片来自网络) 绿色环绕间,园里响起欢快的音乐,姑娘、小伙翩翩起舞,引来游客驻足欣赏四川园:熊猫故乡,锦绣天府 步入北京世园会四川园入口,“熊猫家园”的设计意图一览无余。入口左侧为熊猫乐园,以抽象的四川川西风格特色建筑为背景,熊猫形态各异。“四川园分为‘熊猫川行’‘水润天府’‘蜀往今来’三个主题区,跟随大熊猫的‘脚印’,游客可以饱览四川深厚的历史人文、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特色园艺园林,展示天府之国的魅力。

进入四川园,映入眼帘的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项目——都江堰。岷江上建造的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造就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鱼嘴是都江堰无坝取水枢纽工程的主要分水建筑物,场地模拟重现鱼嘴景观,充分体现古代“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竹笼跌水”利用竹笼围堰形成跌水挡墙,展现古人智慧的治水技艺;“杩槎栈道”提取都江堰古老治水工具杩槎元素制作成栈道支架,游客可以站在这条栈道上,俯临水面参观整个园区。

  四川园假山造型,源于岷山主峰雪宝顶的形态。岷山山系,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大熊猫的重要分布区域。世界知名的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景区,就隶属于岷山山系。四川园将九寨沟—黄龙景区最具特点的五彩钙化池,“搬”到了世园会,让游客一睹这一神奇美景。(图片来自网络)青海园:高原画卷,絲路风情走进园区1号门右行,吸引游客目光的就是“三江之源”——三条“河”从一座“高大的山峰”上流淌至参观者脚下。这三条“河”分别代表从青海奔涌而出的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亚洲大河,它们从有着“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发源,流向下游。顺着三条“河”之间的陆地前行,14只藏羚羊闪现在我们眼前,它们有的闪现灵动的身姿,在绿地上奔跑;有些三五成群,在山体岩石下啃食青草。“中国的青海,世界的三江源”11个大字在雪山之间、在碧蓝的河流上空、在白云萦绕的山间浮现。这是“大美青海生态画卷”的展示区,呈现的是称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景观。重庆园:山城重庆,巴渝乡院重庆印象区。建设“国家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重庆园入口大门,就围绕山水相依和江峡相拥,以两江(长江和嘉陵江)交汇于重庆朝天门为造型,采用艺术手法模拟成“人”字型,喻意两江交汇合拥、合力向前走。奔腾不息汇集相拥的江水,展现出重庆人砥砺奋进,追逐梦想的精神状态。

“巴渝乡院”融入了乡村振兴理念,在唯美的山水林田湖草环境中,体现了以乡土材料和传统工艺运用为基础,现代手法为表现形式的乡土园艺创新,展现重庆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美丽家园图景。

辽宁园:筑梦之环,大美辽宁

从门口做旧的铁锈色大门可以联想到,这里就是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所在。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辽宁展园在红、蓝、绿的梦之环园区主造型中,建设航空母舰“辽宁号”缩影雕塑,并配植特色植物,向世人展示出这个工业基地的绿色生态梦想。辽宁省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辽宁展园整体呈环形,提取了工业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齿轮形象,设计主题取名为“梦之环”。“梦之环”有三种不同颜色的设计主线,红色之环为工业之梦,以“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主题;蓝色之环为海洋之梦,这里提取“辽宁号”航母形象为元素,展示大连改革开放历程中的发展与成就;绿色之环为“生态之梦”,是辽宁展园集中展示生态成就的区域。

辽宁园的核心景观——航空母舰“辽宁号”的缩影雕塑,在甲板上,还有一个展现舰载机起飞的雕塑组合。

(图片来自网络)在吉林园园区入口,是一处神似长白山的弧形影壁。影壁正面雕刻着长白山山川浮雕,背面雕刻萨满图腾,悬挂面具、法器,拉开长白山文化序幕。广场中心地面,人参植株、高山红景天标本、红松籽、东北红豆杉籽等种质在吉林园园区入口,是一处神似长白山的弧形影壁。影壁正面雕刻着长白山山川浮雕,背面雕刻萨满图腾,悬挂面具、法器,拉开长白山文化序幕。广场中心地面,人参植株、高山红景天标本、红松籽、东北红豆杉籽等种质形成水晶浮雕,展现着吉林的物华天宝。成水晶浮雕,展现着吉林的物华天宝。

黑龙江园:锦绣龙江路,多彩黑龙江

黑龙江省是中国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这里地域辽阔、四季分明、文化厚重、物产丰富,连绵起伏的自然山林及星罗棋布的湖泊泡沼构成了黑山白水的壮美景色,交织着灿烂鲜明的特色文化。这里有大小兴安岭等多重山脉,森林覆盖率达43.6%,林海幽静,空气清新;这里坐拥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大界江,并分布着个大大小小的湖泊,沧桑壮阔,精致秀美;这里的万公顷湿地种类多样、风貌独特,尽展自然的乐趣;这里的火山拥有70万年历史,层峦毗邻,雄伟壮观,成为黑龙江省独特的国家公园。(黑龙江园图片来自网络)

一座坐落于密林间的休闲驿站“森林树屋”出现在眼前。树屋处于黑龙江展园的重心位置,以游牧民居(撮萝子)和原木骨架建筑形态为原型,尖屋顶形态,营造出挺拔锐利的屋脊线条,依托背景密林,位于林冠层的小树屋错落有致。

浙江园:五景绘江南以“浙山浙水浙如画,浙乡浙愁浙人家”为设计主题的浙江园,用一幅现实版的“富春山居图”,向观众展示了在“两山”理念指引下的“美丽浙江”风采,园区入口处,迎面是一组宽约17米的水墨墙照壁,原型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一部分,采用纳米喷绘技术,搭配山石、水景、灯光与地刻,成为观众争相合影的对象。浙江展园运用浙派园林的造景手法,通过“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空间来表达浙江特殊的自然山水格局。以“这山这水浙如画,这乡这愁浙人家”为设计主题,园中包含多种植物,其中多数植物首次离开南方在北方“安家”。穿过小径便来到了园内的农家小院。茶田、菜园、竹林、石斛、古井等元素,反映着浙江的生活情境。梦江南的假山跌水展现了浙江的秀山丽水,山头的“古郡亭”既是水源,同时也暗合源起浙江这一寓意;湖山诗叙以富春山居图为原型的特色景墙,描绘浙江婉约的湖山画卷,讲述浙江的古今人文,展现诗画浙江深厚的文采精华;栖蝶雅院是一处以浙江传统建筑与庭院为原型的庭院景观,寓意绿水青山的桑茶景观和梁祝相关的地雕、小品,咏唱的是一曲秀美两山、富美浙江的盛世华章;满园春色,通过这片丰饶花园的营建来展0近年浙江大花园建设的丰硕成果,展示花园浙江的绚丽风光;古运汇芳,以大运河码头为景观切入点,暗合浙江与北京之间“千年运河水潆涟,江南北国一脉牵”的不解之缘,同时景观舫的造型也寓意浙江将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再度起航,书写生态浙江、互联浙江、红色浙江的新篇章。

宁夏园:山水民居展塞上江南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大漠粗犷、黄河雄浑、湖泊秀美、平川无垠,折射出宁夏厚重悠久的文化底蕴,一幅幅画卷展现出绚丽多彩的塞上明珠,讲述着宁夏故事……

水系旁静立的水车向人们讲着“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谈。

天下黄河富宁夏,贯穿展园“几”字形水系体现了水韵宁夏的魅力。九曲黄河自中卫斜贯于宁夏平原之上,流程公里,给宁夏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宁夏园核心景观由黄河抽象而来的“几”字形水系统领,水系曲折流畅,围绕水系布置的植物景观充分展示了宁夏丰富、秀丽的塞北美景,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展园景观水系的中心一侧巧妙地布置了一组宁夏民居,在檐头、檩榫、砖墙、门窗、廊前等关键部位,采用传统砖雕工艺和镂空花纹装饰,并吸纳现代建筑的特色与传统建筑元素有机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精细的工艺,风格鲜明的装饰手法,古朴典雅,别具风格,向游人展现宁夏的传统民居特色。

甘肃园:絲路画卷,飞天逐梦九曲黄河、丝绸之路、大漠风光,辽阔草原,敦煌宝窟、麦积云烟……在充满传奇色彩与浪漫神韵的丝绸古道上,在辽阔的中国西北腹地,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甘肃。进入甘肃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反弹琵琶”雕塑,在水雾中灵动飘逸,巧妙动人;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微缩景观在周围花草的映衬下别有韵味;莫高景屏背面为寓意甘肃青山绿水的瀑布水景景观,并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水声潺潺,丝路悠悠,丝绸之路上的古人足迹和莫高窟中的千年秘密仿佛近在眼前。江西园:将再现桃花园竖立在江西园门口的7块“青花蓝”瓷屏画吸引了参观的游客纷纷驻足。这是由景德镇瓷板画名家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并罩以透明釉,在摄氏度的高温下一次性烧制而成,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明净素雅。江西园以“匡庐秘境、世外桃源”为主题,瓷画山屏、假山、外围丘林、花田、草坪等构架地形,以池、溪、湖涧、潭等多样的水系形态以及水声为线索,运用空间的变化构建多样的空间体验,营造幻境、雅境、野镜、乐境四重意境,展现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生态绿、杜鹃红、青花蓝.....江西园展现了江西生态文明的历史底蕴,以及“江西风景独好”的缤纷景色。同时反映出江西人民追求绿色生活、建设美丽家园的新常态。而四特酒(四特东方韵)作为世园会江西馆(园)指定推荐白酒,也借助本次博览会大放异彩。香港园:城景交融多元香港香港,是中西文化汇聚、多元时尚和朝气蓬勃的国际大都会,在世界上享负盛名。提起它,大众更多的印象是高度密集的生活环境,多不胜数的摩天建筑。正是在这密集的城市中,市民向往着简朴自卜的生活状态,城市农庄蔚然兴起,城市耕种的概念在这里生根发芽,大家希望拉近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探索利用天台花园、垂直绿化、室内耕作以至其他未被有效利用的城市土地的可能性。位于香港展园西南方,设有一面白色的“特色展墙”。看上去,“特色展墙”如同从空中俯瞰维多利亚港湾。展墙是以抽象的方式,展示香港独有的城市结构与标志性建筑物,通过这面展墙“探索”香港的景观。穿梭于建筑展厅与园林花卉之间,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香港呈现在眼前。香港展园以“对比城市”为主题,大胆尝试,既突出城市与乡郊景观差别,也看到城市与农耕的互相融合。澳门园:莲花宝地,魅力澳门 走近澳门园,一座妈祖阁牌坊映入眼帘,上面写着“德周化宇、泽润生民”。门口草地上放置有澳门妈祖阁旁的“洋船石”,石上绘有一艘扬帆远航的彩色大船,寓意西方文化穿越海浪扬帆而至,经妈祖阁传入澳门。牌坊后两个绿色大字“澳门”分外显眼。   澳门素有“莲花宝地”之称,未填海造地之前,澳门的地形地貌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及区徽更以荷花作为主要元素。在澳门,还有不少街道以“莲”为名。因与荷花渊源深厚,澳门园以“荷园”为名。园区中央的中式水池中放置有代表澳门的金莲花雕塑,池中种有各式水生植物,而不同材质的荷花造型小品也分布在展园各处,让游人体会荷花不同的美态。   澳门园中最显眼的是一座通体黄色饰以白色花纹的建筑,这是仿建的极具澳门历史文化特色的港务局大楼(旧称嚤啰兵营)回廊。   这一微缩版建筑糅合了不同的建筑风格,正立面有具印度色彩的尖拱券,各拱券之间的上部以三叶饰点缀,加上墙上排列的尖形装饰,反映澳门中西交融的文化。以回廊形式将园路与水池上中式和西式廊道相连,突出了具有澳门色彩的中、西式庭园特色。台湾园:六大景观展现宝岛魅力台湾园展园入口,设计灵感来源于台湾阿里山,小火车嵌入阿里山山体绿雕墙之中,为山体增添生机和活力。台湾被称为“兰花之岛”,其生产的各种兰花在国际花卉市场上享有盛誉,园中特别设置兰花展示区,样式蜿蜒,好似一朵盛开的兰花,一条小路深入花蕊,尽头一棵大树上悬挂簇簇兰花。漫步其中,使人神清气爽。紧接着的时光路颇有特色,将台湾当地各个部落的精神图腾、雕塑、绘画等元素沿路两侧摆放展示,整体色彩浓郁,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独特的感染力。“向山行”一侧,陈列着真人大小的“电音三太子”,夸张的表情、浓烈的色彩,不禁让人莞尔一笑。旁边是“农田里”景区,错落有致地栽种着绿植,象征着台湾丘陵地带的梯田。日月潭是整个展园的中心,是邵族的祖灵圣地拉鲁岛的缩影,将其融入到景观之中,为台湾展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条小路从时光路伸向日月潭,尽头与时光隧道相连,隧道内部设置3D全息影像体现时空隧道。农田里的设计灵感则源于台湾梯田,是当地人们的生活缩影,梯田内部排列多个彩色灯管,颜色丰富多样,相互交错,既是夜景照明设施,也和梯田景观融为一体。邵族图腾,邵族是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属于高山族的一支,主要聚居在日月潭畔的日月村,邵族人选择日月潭而居,前面是宽阔的水世界,后面是山,在这景色迷人的地方,他们过着安静、富足又与世无争的生活。那些现代又充满部落、文化特色的民居,让人艳羡,让人纯静。邵族是台湾原住民族之一,亦被归为南岛民族之一。根据邵族的口传历史,其祖先是追逐白鹿翻越阿里山而来,渐渐演变成国内同胞鲜为人知的邵族。一直以来,由于邵族人口甚少,学术界对该族是否应该归属于邹族的一支颇有争议。邵族是一支神秘的原住少数民族,他们以渔猎、农耕和山林采集为生,农业作物主要以板粟、蕃薯和花生为主。进入到现代社会,邵族人在政府的帮助下,在日月潭边建起了邵族文化村,供游人观光,欣赏丰富多彩的邵族文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tx/8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