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溪堂主简谈对扶阳医学的理解与应用
洄溪堂主·养生之道 本人自七十年代始临床至今,从一个赤脚医生到省城工作然后开办中医馆,几十年来坚持读书,边学习边临床。开始以《伤寒》、《金匮》和家学为主,后幸得列入郑卢门墙系统学习扶阳医学,之后诊治过很多大病、疑难病、危急病等。粗略估计,几十年来至少有三十多万人次的诊疗记录,学习扶阳法后仅年一年,诊治人数约2万人次以上;天平均日门诊量约70人左右;诊治的病人包括内外妇儿,肿瘤,皮肤等各科;一年约用附子5吨以上,生姜7吨以上。我认为,中医治疗各类病症是不能有严格分科的,因为中医治疗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 我是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十八岁开始行医,自幼受家学熏陶,承继家学并诵读《内经》、《伤寒杂病论》、《易经》等传统经典书籍。由于对医学的酷爱,执着探索,几十年来临床愈病无数,但是也遇到很多难以逾越的沟坎性病症,例如肿瘤,癌症等。 十二年前幸得《钦安三书》,爱不释手,诵读数遍,对扶阳医学有所了解,之后拜读《扶阳讲记》、《卢氏临证实验录》、《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卢氏药物综合阐述》、《金寿老人药解》、《槐轩全书》等著作后,茅塞顿开,对未来医道充满光明。光阴似箭,经过近些年的临床感悟,我体会颇深,认为郑卢扶阳医学真是济世活人,正纯精高之医术也!一、为何要扶阳? 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又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张景岳曰:“天有一丸红日,人有一息真阳。”火神之祖刘止唐老先生在《槐轩全书》中曰:“医道虽多,不外气血;气,血之主,而神又气之主也;故补血必补气,气舒则血舒,无补血法也。”钦安师祖说:“坎为水,属阴,血也,而真阳寓焉。中一爻,即天也。天一生水,在人为肾,一点真阳,舍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以上诸圣贤,对阳气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当今社会,更是十人九阳虚,为什么呢?自古至今,从来没有像现在社会稳定,生活安逸富足,代步工具比较豪华,最不济也是电动车,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四肢运动比古时甚少,最终导致痰湿内生,阳气不能充分舒彰,阳气升发和敛藏受挫;历史上没有现代人精神压力大,早上不起,晚上不睡,或失眠而耗损阳气;更没有像现代人生冷食品这么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贪食生冷的现象相当普遍,导致阳气的严重损伤。比如空调的使用使人类冬天不冷阳气难以收藏,夏天不热而阳气不能充分生长壮旺,并且不能充分排出蓄积于体内的大量毒邪、伏邪;夏三月本是适当出汗排毒的季节,由于空调的使用,机体不能通过出汗排除郁积在体内的伏邪湿毒;这些体内的阴邪,伏邪不能及时排出而长期贮存在体内,是导致大病,危重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疾病的发展于近几十年来出现不良趋势,其中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已快速向年轻化、知识化等人群发展。历史上没有像现代人这么乱用,滥用抗生素和清热解毒类药品。在我们传统中医的《伤寒论》中,百分之七八十的处方用药是以辛温健脾,化湿解表,温阳利水的法、药而出方,没有用到那么多的清热药,但临床疗效显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感冒是最常见的病,其实感冒犹如家中进贼一样,最佳处理的方法是将门打开(如发汗),让贼跑掉(祛邪),邪祛而正安;可现在通用的治疗办法是:大量输抗生素,使用清热解毒类药品,致使人体阳气之门户不开,邪无出路。寒凉药物损伤了抗病的正气,症状虽一时好转,但“临床所谓痊愈”后的病人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便秘或便溏等后遗证,邪存而正伤。此类治法病邪未祛反而伤及身体之正气,为以后得大病,疑难病证等埋下了祸根和潜伏的炸弹;古时候没有像现在环境严重污染和食品安全堪忧的问题,当今阳气不足或阳气虚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正如钦安老夫子说:“气不足便是寒,究不足之源,因房劳过度者,损耗肾阳;因饮食不节者,则损脾阳;因用心过度者,则损心阳。阳者,气也;阳气损于何处,阴寒便生于何处;积阴日久,无阳便为阴所灭也。” 因此,自古至今,重阳扶阳是治疗很多疾病的第一大法!现在老少青壮各年龄段的患者,在我临床的治疗中,十人有九人上是阳气不足,需要以扶助阳气的方法进行治疗。二、我所理解的扶阳医学 有很多人认为,扶阳即是扶助人体的阳气,就是用姜、桂、附之温热药;我认为郑卢扶阳医学不是这么简单。首先,扶阳要用姜、桂、附,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的,但对于很多病人,若急于应用姜、桂、附是会产生较多热药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的。我在临床中遇到一些病人,由于外邪较重,经络不通,三焦不畅,若提前或急于应用附子,必会导致病人胸闷欲死,身体难受甚而出现一些不可名状的现象,甚医院抢救,这类患者多脉象紧劲。其中原委实由于他气机不能通畅,外邪郁闭,中焦枢机不利,三焦不通;此时应用附子会导致阳气不能下潜入肾,若阳气不能下降入于坎水之中,就会上冲心肺,轻者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重者烦躁欲死;虽然这些不适症状有的可能不用治疗,休息几小时或几天会自行缓解,但诸如此类不良反应,对病人或家属会造成难以接受的心理阴影。 比如在临床中对严重的胸腹水患者或全身水肿的病人,则不可过早大剂应用附子。这些人阳气多半很弱,并伴有气滞血瘀、痰阻气结、水湿不化,湿毒凝滞,阻塞气血通行的经络道路;初使便大剂应用附子,有两种或多种情况的发生:一者使水肿或胸腹水更加严重或长期得不到清除;原因是,大量的温阳药使该患者,原来以冰结形式积存于体内之寒水融化过快,水湿进一步增加而形成“内涝”;就如年冬天,新疆暴发大雪,太阳一出来,大雪迅速融化而形成新疆地区积水成灾;第二种结果是阴阳离决或浮阳外越:因为此时的病人阳气已微,若用大量附子配伍繁杂,病人自身对药物的分配和适应能力减弱,极易使所扶之阳无可依附而外越或促使阳气离决死亡。以上均是我在临床中碰到或观察到的经验总结。临床中怎样去解决此类患者的病证呢?比如外邪不明显时可在行水的基础上选用黄芪党参填精法,佐以温阳;若外邪较重,则在补气填精的同时,选用适合剂量的透邪之药,这样则能起到客水祛而正气恢复的效果。此观点是我在临床中所见所闻,或经常碰到的现象,不过也是一家之言,希望各位老师斧正。 扶阳医学是综合整体观的治疗医学,不是单纯的姜、桂、附的叠加;比如利尿可扶阳,如叶天士所云:〞温阳不在补,只需利小便〞,化湿也是扶阳;甚者有时稍佐一点养阴药也不失一种扶阳办法。比如我们在治疗一些皮肤病的时候,应用温阳扶阳处方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现患者初始效果尚可,到后来则不能很好地消除病症,若应用一些生熟地、丹皮等之类,反而治疗效果会更快更好。因为这类病症、湿毒多潜于血内,温阳药物有时很难到达血府,佐用一些养阴药物以达同气相求,期引阳药入血以利毒邪外透。我曾治疗很多银屑病或红皮症合并关节肿大疼痛的病人,就在扶阳的基础上应用生地30克以上,很快关节肿痛消失,皮损得到较快地恢复。 再者,在应用扶阳法治病时服药禁忌非常重要;临床上碰到很多病人,特别是小孩,因过食生冷水果或其他寒凉药物而导致食积外感的病人很多,这些病例常见不鲜。有些还在治疗中不遵医嘱,贪食生冷后使病情反复或加重,有的甚至缠绵难愈。我曾在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权威医院寻常性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tx/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产业牛河梁牛河梁招商引资重点项目
- 下一篇文章: 第33个教师节来了,有人问当老师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