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

一个继往开来的创意;一个提纲挈领的构想。准格尔人的大思维、大战略、大格局——

铸魂于河——黄河准格尔国家公园大构想

·王建中

形象设计:大河上下,长城内外,中国有个准格尔

形象特征:准格尔有三大世界级的景观:黄河峡谷、砒砂岩、漫瀚文化

形象品质:国宝准格尔

形象定位:天下黄河,漫瀚长歌

形象宣传:黄河三峡,天惊准格尔

先从准格尔的地名说起,通常的说法,准格尔是蒙古语左翼、左手的意思。这个说法来源于鄂尔多斯左翼前旗的地理方位,也即准格尔蒙语汉译的依据。

“准格尔”的使用始于清末。年建旗后,文献档案中皆称为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准格尔衙门档案汇编》的公文明确保留着这一称谓的历史时间。

清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皇帝巡视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应鄂尔多斯部落的恳请,康熙皇帝开放禁地,拆除藩篱,使大清国有了一个明晰的时代背景。所谓禁地,便是黑界地。黑界地的由来是缘于清初的禁令,沿长城一线划出五十里禁地,蒙、汉民人皆不准越界,久而久之,便成为一条没有人烟的隔离带,里面长满了荒草。时光荏苒,草荣草枯,成为一条黑色的荒芜地带,这便是闻名天下的黑界地。准格尔境内的黑界地,地理范围极广,几乎横亘于准格尔西南部全境。

康熙皇帝开放黑界地的直接结果,便是开启了“走西口”移民运动的肇始之端,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地理意义上的西口,便是准格尔旗龙口镇的大口村。以后,长城沿线的各个关隘道口,被统称为西口,以“杀虎口”最为著名。但真正地理意义上的“西口”,准格尔大口却失去了它的空间意义。现在我们说的“西口”,是泛指,不独是一个地理指向,其空间意义、地理意义也成为一种隐喻。

准格尔人可以毫不讳言地宣称:走西口运动的第一块里程碑矗立在准格尔大地上。大口,西口路的起点,天下西口的第一个脚印由此延出,最终走出了一条贯穿欧亚大陆的大通道。再具体一些,大口所立的“市口碑”,是西口运动的第一张通关官牒。天下西口的“口”便是大口竹楼基上庙宇下的“道口”。

但这并不可以狭隘地理解为准格尔便是西口惟一的关“口”。但有过这个“口”,才有了走西口的称谓与概念,这是不能含糊其辞,必须予以正名的。及至“走西口”成为一种移民运动时,它已成为一种经济与文化现象,这与地理上的“西口”,不可一概而语。其实,准格尓在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熔炉,一条民族融合的通道。

西口开禁是平定噶尔丹(准格尔部)叛乱的一个前奏。康熙皇帝凯旋而还,将准格尔部降众安置在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准格尔由此得名。西口开禁造就了准格尔的繁荣与发展,也改写了历史进程。

——走西口古道,看天下黄河,听漫瀚调。

准格尔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无需言必称准格尔是煤海,更无须提准格尔是中国历史文化沉淀、凸显出的一颗明珠。准格尔有五个方面不容忽视:

一是漫瀚文化。很多人以为,漫瀚文化就是漫瀚调文化,此言大谬。漫瀚文化是一种复合文化,简言之,就是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草原文化的综合体,也既中华文化三大主源的结合体。甚至还可以说是三大主源文化与海洋文化,工业文化的融合体。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基础,还没有一种文化可以如此高度概括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的典范。漫瀚文化是我们依托准格尔历史文化提炼、总结、概括出的一种文化源渊。

(千人吟唱漫瀚调)

漫瀚调仅仅是一种民歌的表现形式,它与众多的民歌在形式上没有本质的区别,特别是西部民歌的每一个品种,皆与其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漫瀚调是一个民族,甚至多个民族文化融合后,在音乐形式上产生的一个歌种。它在文化和社会学上的意义与价值,远远大于它的艺术价值。

可以说,漫瀚调是漫瀚文化的一个载体与表现形式。

漫瀚文化现象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核心是和谐,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它的显著特征是融合。因融合而诞生,因融合而繁荣,因融合而超越,因融合而拥有未来。漫瀚文化现象正在世界范围内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已经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

漫瀚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方向。人类的历史文化发展到今天,相互影响、渗透、吸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普遍现象。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就是共享一切物质文化资源。而任何一个民族又必须参与到人类文化的融合发展中,互相依存,共享全球、共创未来。地球村便是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必将成为造福人类的共同财富。

漫瀚文化的现实意义,便是融合推动进步,融合造就繁荣、融合开创未来。互联网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科技形态,而是一种文化与物质的融合形态。文明的融合会推动人类历史与社会的进步。这是人类文明的必然结果,便也是漫瀚文化的理论意义。

二是互市。也即我们常说的“赶交流”。所谓互市,其意义是建立了广泛的贸易交流形式,其内涵的丰富性、多样性不言而喻。贸易促进了发展,贸易促进了繁荣,贸易促进了和平,也增进了理解与交流。其实质是建立了社会共同的物质公平交易准则。

准格尔的互市,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匈奴,甚至更早。匈奴与中原进行物质、文化交流,交流的结果便是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加快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在各个历史时期,发端于匈奴与汉民族的互市,虽然来自于双方早期的战略需求与合作,但持续的贸易关系无疑也是重要的凝聚因素。交流加快了文明的沟通与融合,贸易创造了和平,贸易创造了友谊和繁荣。最终演变为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文化交流。

互市是比漫瀚调更具有世界性的一种文化形式。如果说漫瀚调是以地域文化形式介入世界文化活动的话,那么,互市是以全球性的影响力与渗透力,参与了世界秩序的积累与设计,是弥足珍贵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是准格尔方言。大家可能有所不知,鄂尔多斯不仅是保存蒙古语最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保存古代汉语最完整的地区。众所周知,鄂尔多斯地区从古代起,便是多民族聚居的一个地区,几十民族在这一地区此消彼长,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这些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碰撞、交流、融合、演变,逐渐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方言,仿佛一枚语言化石,保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鄂尓多斯方言具有人类学意义,而准格尔方言是鄂尔多斯方言中最珍贵的一个部分。称其为文化化石,或者历史结晶体,再恰当不过。

准格尔方言是漫瀚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漫瀚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它的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也是人类文化现象的典型体现。

四是漫瀚调。关于漫瀚调的论述已经很多,需要补充的是,这一音乐形式,已超越其属性,成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它的内涵与外延,为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创新,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仿佛一缕东方曙光,照亮了一条文化通衢大道,为各文明间的交流,提供新的启示。沿着这条大道追寻、拓展,文明间的和谐,甚至会开启一个新纪元。漫瀚调的意义,已由区域文化现象,超越自我,升华为一种文化精神,具有文明的典范价值。

五是准格尔大峡谷。任何历史文化,离不开地理环境的生成。这条处在黄河上中游连接处的大峡谷,具有无与伦比的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甚至政治意义。

准格尔大峡谷是黄河大峡谷中最壮美、最挺拔的河段。这一河段,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博物院。在一千多公里的蒙、晋、陕大峡谷中,没有一处黄河主河道,可与准格尔黄河大峡谷相媲美。准格尔大峡谷中,时刻上演着山与水,力与石的较量与坚守。许多震撼人心的景观便在这种较量与坚守中横空出世——九曲十八弯的峡谷蛇曲,造就了天下奇观,仿佛一条盘旋于大地上的巨龙,演化为令人叹为观止的“黄河魂”,带砺山河,百里画廊。

(峡秋晨晴峰起崖落,准格尔大峡谷山清水秀,躲在深闺人未识。王建中摄)

准格尔大峡谷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博物院,同时还是一座大自然的博物院,一部地质演变史,一部山水交响史诗。

这里有山川河岳的天作之形,也有历史文化的滥觞之态,是一处皆得天地造化,人文雕琢,历史垂青的三重恩泽之地。

准格尔大峡谷九曲十八弯的巨型蛇曲,是大自然呈现的一个哲学隐喻,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准格尔大峡谷深切基岩之中,气势磅礴,是黄河进行曲中最深沉、曲折、幽远的一个回声与段落,提升、丰富了黄河的地理与人文内涵。

俯瞰准格尔大峡谷,连续“S”型的蛇曲造型,形似中国古代篆体“州”字的生动造型,是天下的象征与隐喻,中国山水的新地标。

准格尔大峡谷不仅是大自然的一个杰作,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山与河的造型,外化于形,内化于神。在长城与黄河交汇的地方,潜藏着巨大的爆发力,这条峡谷仿佛一条巨龙。我们把这条峡谷分为三段,分别是龙口、龙脊、龙垂三峡,称为黄河三峡,概括为我们的精神形象与地理形象,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

准格尔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在全国10大类9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准格尔占据了8大类30种。这种独特性与多样性、丰富性的结合,在全国也绝无仅有。

“一河一城一峡”(黄河、长城、黄河峡谷)、

“一塔一岩一文”(豹子塔、砒砂岩、漫瀚文化)、

“一沙一地一带”(库布齐沙漠、黄河湿地、砒砂岩带)

“一王一召一曲”(油松王、准格尔召、漫瀚调)

构成了准格尔旅游资源的主体。我们的理念是留住了荒野,就留住了未来、留住了财富、留住了发展与进步。

太极湾:黄河峡谷间的豹子塔是准格尔旅游的形象核心,也是最具竞争力的最为独特的旅游景观,它的意象已熔铸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我们应该大力提升这一地理形象,使其上升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深度高度的品牌。结合漫瀚文化的深刻内涵,像山西打造“壶口”一样打造“天下黄河”的旅游和文化品牌,最终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隐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准格尔黄河的“几”字湾比之壶口的精神隐喻毫不逊色,甚至更为强烈和突出,彰显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精神景观。

世外桃源:以准格尔大峡谷为核心,打造“世外桃源”景观。将山水文化引入旅游市场和产业市场,开创准格尔文化旅游的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通过文化产业的影响和文化的形象包装,把黄河准格尔景区逐渐打造成中国人心目中“世外桃源”的“缩影”,同时,结合豹子塔的民俗、民居进而将其打造为记录北方古代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园,实现从“世外桃源”的乡村向“传承文化及历史”的载体跨越。

(砒砂岩景观)

天下西口(砒砂岩):我这里说的砒砂岩仅指龙口镇大口村的砒砂沉积带。黄河与长城拥抱的壮美,地质景观举世无双的独特与悠远,漫瀚调与漫瀚文化的世界性文化奇葩,都体现了景观外延与文化内涵的统一,成为旅游品牌和文化品牌融合的典范。打造天下西口的文化景观。康熙皇帝命名其为“莲花辿”的历史传说,为这一地貌凭添了一种文化内涵。将这一独特的地质地貌,注入历史人文内涵,彰显文化气质,使其成为具有地标意义的地质公园。

结合打造“漫瀚文化园”的建设,打造“黄河岸边的中国”文化展示区,建造漫瀚坛、漫瀚楼、漫瀚书院、漫瀚广场;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和古今历史名人,建设中国民族园、农耕文化园、中国岩画园、中国剪纸艺术园、中国民族(漫瀚调)音乐园、中国泥塑园、边塞诗林、黄河上中游分界碑、诚信大鼎等。

准格尔处在中华文明游牧线与农耕线的深度契合部位,不仅是一座泾渭分明的地理坐标,也是一座的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坐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基于准格尔旗独特的文化和地理,我们提出打造国家公园的设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强调国家意识,淡化狭隘的民族意识、地域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那些自然景观十分壮丽、民族文化多元交融的地区,都有必要建立国家公园,增加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团结,培育公民意识,对强调领土的完整、民族的融合、文化的认同、国家的统一都具有重要意义。

到此,我们在回过头来,再来审视我们的黄河大峡谷。黄河流经准格尔旗公里,一河两岸,黄河一侧准格尔大峡谷贯穿全程,而黄河对岸则分属内蒙古的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山西省的偏关县、河曲县,陕西省的府谷县,称准格尔大峡谷名副其实。

准格尔大峡谷地处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水岭地带,地貌和自然环境复杂,宜于多种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里又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往今来,各民族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兴衰嬗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段黄河浓缩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上溯至远古人类活动,迄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均有特色鲜明的文化遗存和历史文物。民族文化的交融和生成,使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多元、丰盈、鲜活的形态,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典范。

这里地处内蒙古草原的西南部与晋陕接壤,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这块土地特殊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三大主源的交汇地,黄河文化、草原文化的结合部。黄河两岸众多的人文景观真实形象的反映了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生成的历史风貌,集中体现了多民族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民族关系和社会生活等众多方面的内容,是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见证。

准格尔大峡谷举世无双的奇特的形似太极的大转弯,又称乾坤湾,她已成为黄河大峡谷的标志。黄河从土默川流淌过来,至十二连城,恒沙平河,疏坡朗岸,茂柳如烟,是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两岸人家屋舍俨然,黄河冲积滩上平畴若带,古时称湖滩河溯,魏桓帝、隋炀帝、康熙帝都曾经在这里驻跸;郦道元、蔡文姬、薛道衡、杜牧、王维、欧阳修、汤显祖等的历史足迹遍布黄河两岸。大河汤汤,飘展舒翼。转过喇嘛湾,河道陡然变窄,这条北方大河顿时变得暴躁不安,河水冲击河岸,浪激涛涌,夺路前行,就是准格尔旗的窑沟了。黄河大峡谷的气势开始显现出来,大河搓揉的两岸嶂谷跌荡,涧沟屏开,一路向准格尔蛮力拱来,撑开一道大湾后,一头撞入幽深险峻的窑沟峡谷之中,经四座塔、老牛湾、豹子塔后,形成一道百里长峡。百里大峡谷中,一刻不停地上演着山与河、水与石的较量,许多震撼人心的景观便在这种较量中横空出世——九曲十八弯的峡谷蛇曲群、有“黄河画廊”之称的峡谷水蚀地貌,以及积淀在峡谷长河里,让人仰视、感动的“黄河魂”??站在悬崖上,鸟瞰准格尔黄河的“S”形“蛇曲”,你便看到大河深深地嵌进了地壳的岩石层内,好像是用凿子一下一下凿成的,大河奔流,两岸双壁绝峙,如巨墙并立,“墙”上清晰地呈现出黄河切开崖壁时的一层层岩石层理,仿佛天书,又仿佛五线谱,黄河雄浑的涛声,正演奏着这千古绝唱。

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的荒野在今天弥足珍贵,愈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愈是人类的心灵净土,精神家园。准格尓虽然不是黄河流域最荒凉的地段,却是千百年来人迹罕至的地方,这里景色壮丽、气象万千。资料表明,这里是万里黄河最为狭窄的地方,也是黄河上最古老的河道,(黄河在历史上有过许多次改道,唯独准格尔大峡谷千古未变)这里也是万里黄河最富有历史、人文感的地带,如果在这里建立国家公园,一方面可以让人们体验峡谷、蛇曲等荒野地带的魅力,也可以让人们感同身受这一带的历史,领略中原与草原、长城与黄河、游牧与农耕的交替和演变。在准格尔大峡谷,即使古村、古镇的繁华逝去,从其中孕育出的古风民俗却依然生生不息,祖辈的精神情感正是通过这些传统的民间风俗传递给了后代。从秧歌到剪纸,从面塑到高跷,这些流传于峡谷两岸的民俗,糅合了奔放热烈的草原遗韵和原汁原味的黄河文化。而几乎所有的民俗活动,都会在农历春节期间盛大上演——黄河之滨,人们腰系红绸,在荡荡的黄土中将秧歌扭得如火焰般热烈,夜晚,人们会设下灿如星空的九曲黄河阵,以求与神共娱;除了表演秧歌之外,还要用堆积如山的面塑、剪纸将生活装点得更加灿烂喜庆,这些人文景观和活动中,掩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根和文化之魂。

准格尔地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多民族的共同开发史,也是一部民族团结史。这是准格尔的一个显著的历史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准格尔的历史,某种程度上是北方乃至整个国家的一个缩影。准格尔的历史特征决定了准格尔的文化特征。这个特征就是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是它的历史主脉。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准格尔具备了建设国家公园的理想的地理条件与文化条件。

(卧飏湫草王建中摄)

设立黄河准格尔国家公园将进一步提升、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内涵,也深刻的拓展了开展区域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更符合准格尔的现实发展与未来走向,是主动性与能动性具体结合的体现。这一定位将改变准格尔的历史人文格局,为准格尔的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经济崛起、政治体现奠定新的地位,也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和载体,也是全面展现准格尔新形象、新思维、新实践、新发展的载体和手段。

早在史前时期,这里曾经是温润的海洋;六千五百年前,这里曾生活着迄今为止最具现代人生活特征的“阳湾人”,这个聚落,为史学家称为“阳湾人”的世界。

这里曾经是匈奴、鲜卑、乌恒、猃狁、契丹等北方游牧民族的牧场,这些民族纵马驰骋,曾先后入主中原,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创造了灿烂而丰富的物质文化。

秦汉以来,这片土地曾经是匈奴帝国与汉王朝烽烟不息之地,秦汉政权在这里开城设埠,置郡设县,使这里成为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积聚、演变、传承、融合之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始皇筑长城、修直道,将其纳入秦国的版图;汉武帝开疆拓土,民族团结,雄图大展,使这里成为历史上的富庶之地。孟姜女哭倒长城、昭君和亲、文姬归汉都与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郭伋竹马、君子津济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诚信故事,参与了中华民族主体文化价值和精神的塑造。

南北朝时,北魏与柔然在这里展开了生死存亡的争夺,魏世祖拓跋焘曾在大河上造桥,与柔然、赫连夏开展军事斗争。著名的《木兰辞》里的木兰,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谱写了须眉何须逊男儿的历史诗篇,千古流芳。

隋唐时期,雄居于现今十二连城黄河岸边的胜州城,高墙耸堞,设榆林关,为隋唐时期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政治军事重镇。隋炀帝曾巡游胜州城,写下了“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的豪迈诗句,在此开创了历史上民族团结的盛大的肇始之端。唐时,这里又设榆林郡,唐代的著名诗人杜牧、王维等都曾在这里任职居住,写下了辉耀中国文化史的光辉诗篇。

宋辽时期,西夏王国的铁骑梳理着这片雁草披离的土地,一泻千里,攻城略地,创立了大夏国雄视历史的业绩。北宋政权与契丹在此展开了军事争夺,这片土地狼烟峰起,一夕数惊。辽末天祚帝曾隐匿于夹山,双峰暗金辇,南水湮皇仪,演绎了末代皇帝却国离城家国悲喜的历史故事。

元帝国建立,这里是皇苑马囿,皇亲国戚,深藏着一个帝国纵横天下的“资本”。一代天骄盘马弯弓,开创了元帝国辽阔的疆域,成为北方游牧民族在华夏大地上创立的第一个超级封建帝国政权。

明清时期,这里经历了蒙元文化形成的发韧期和生长期,诞生了著名的蒙古族佛学家耶喜巴勒登和他的名著《宝鬘》。明清以降,满蒙文化和佛教(黄教)文化的盛行,这片土地上寺庙林立,成为内蒙古西部区的佛教文化中心。清末民国以来,这里又成为基督教盛行的地区,一度是内蒙古西部区基督教活动的中心。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与衍变,产生了著名的漫瀚调。漫瀚调这一音乐奇葩,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音乐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成为我国民族音乐领域里的一个传奇。准格尔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序列和极为丰富的原始风貌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和自然标本。

准格尔有三大世界级的景观:黄河峡谷、砒砂岩、漫瀚文化。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我们跻身全国经济百强之列。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同样会使我们位隆身重,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的样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我们开展创意、历史、文化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托准格尔的经济优势和已经取得的各项丰硕成果,发掘这些资源,有创造、有创意的开展工作,设立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整合和优化产业布局与结构,把准格尔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个历史文化特区。

设立黄河准格尔国家公园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是准格尔大峡谷是中国地理的一次大发现,这将改写中国地理和黄河的历史。国家公园的设立,将有力地推动内蒙古旅游业的强劲发展,成为内蒙古甚至中国西部的旅游终极目的地。极大地提升准格尔文化产业的领引力,极大地提升准格尔的知名度、美誉度,对准格尔的区域发展产生强大的牵引力,困扰准格尔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将得到有力缓解。

二是国家公园的设立,可能改写准格尔地区的行政、经济、政治格局,成为开展区域合作的国家级实验区,提升准格尔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准,并为之增容扩效,有利于把准格尔建设成中国北方休闲运动基地,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是设立国家公园将有力的推进准格尔地区的生态建设,使准格尔成为国家级的生态建设示范区,使准格尔的环境质量、效益、经济空前提升,成为国家实施生态文明的窗口地区,极大的丰富准格尔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内涵。

四是设立国家公园将有力的推进地区就业,保守测算,将为三千人创造就业岗位,有力的推动准格尔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为准格尔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五是设立国家公园,有可能使准格尔成为中国旅游的又一个国际性旅游目的地,与周围的景区构成独具特色的富有新内涵的文化产业集群,使准格尔跻身于国家、甚至国际旅游热线地区,这将彻底改写准格尔的经济发展史,对准格尔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使准格尔成为“美丽中国”的重要窗口。

保护就是最大最好的开发。

更多内容:对话大型准格尔风光画册《黄河三峡》作者王建中:把我的发现告诉你

作者简介:

王建中,准格尔旗人。著有《山河谣》、《第三十七计》、《往米年》等长中短篇小说等。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等转载,并入选数种年度选本及新时期优秀作品选等。摄影作品集有《黄河三峡》、《莲花辿》、《中国有个准格尔》等数种。影视作品有《遍地清泉》、《舂米的女人》、《天下黄河》等。历史文化著作有《漫瀚文化论》、《漫瀚长歌》、《最后一个汉奸》等数种。主编各类文史图书一千余万字。曾获索龙嘎文学奖、草原文学奖、鄂尔多斯文学奖,平遥国际摄影展优秀摄影师奖,内蒙古自治区年度优秀摄影师奖,河南省优秀图书奖等奖项。

大家都在看

一图

十九大即将召开这是一次什么样的会议?代表是如何选出的?

回忆少小读书事

公积金提取的4个说法大错特错!告诉你真相!

本期编辑:王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jj/5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