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草药,现在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尤其是城市里的人,很多已经形成一个刻板的理解:中药的身份都是固定的。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就知道,大多数中药的身份或许未必那么“高大上”,甚至都可能不是那么“专业”,它们中有的入药也只是做副业,松针就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味。

松针,也就是松树的叶子,即使到了现在,绝大部分地方的人都还认为它不过是曾经的柴禾而已。

这也完美体现了中医“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这句话的含义了。

松针,入药的大多属于油松、马尾松的针状叶片,新鲜的松针散发出浓郁的松脂味,大名鼎鼎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它:安神助睡,祛风湿,固皮肤。

李时珍的话用大白话来解释,也就是说松针能够调理失眠,祛风胜湿,固护皮肤而止痒。

但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松针却基本被无视,实际上,我们现在的中医也很少有见到用松针的方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熟悉一下它。

首先,松针入药的记载还是非常早的,汉代本草明名著《名医别录》里就记载了它,认为它能够“主风湿痹、疮气,生毛发,安五脏,延年”。

之后的医家基本在这个基础上拓展,诸如调理冻疮之类,而唐代药王孙思邈则说它能够“主脚弱十二风,痹不能行”。

关于松针入药的功用方面,归纳历代医家经验,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1、养心安神:

从性味归经上说,松针能够入心脾二经,具备益气安神的作用。

因此,如果一些心神不宁、失眠、心悸怔忡的问题,辩证属于心脾两虚者,松针就可以使用了。

通俗点说,如果是晚上睡得不是很安稳,白天也容易疲乏,就可以用松针来熬水喝,每天喝那么一两碗,确实有一定的改善。

2、驱风去湿:

中医还说松针的性味偏于苦温而燥,这就有一种“通”的能力。

而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中医的痹症就有“通痹”的说法,主要就是关节经络、骨骼的酸痛不仁,松针既可以单用,也可以和鸡血藤、石兰藤等配伍。

而药王孙思邈还留下一个松针酿酒的方子,现代人一般都是用新鲜的松针捣碎榨汁,然后与米酒调和,密闭一周之后可以喝。

3、搜风止痒:

这个用途以前在农村还是比较有点知名度的,农村人有点皮肤瘙痒,尤其是秋冬两季痒得很,用手抓挠会抓破皮肤。

这时候,可以去山上采集一些松针回来,熬上一大锅热水用来洗澡,有一定的止痒之用。

也有一些民间单方,比如冬天孩子的手脚长了冻疮,就可以把松针炒黑研磨成粉末,和樟脑、猪油之类调和涂抹在冻疮上。

总而言之,松针虽然随处可见,但一直以来都是那么“不值钱”,但如果能物尽其用,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养生功用的。

在使用上,可以直接采集新鲜松针,也可以在冬季采集那些气味浓郁的松针,放在通风处晾干即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jj/1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