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负人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英娜/文

姚志强/图

  

在北山上种树,真难!

  3月24日,记者在平凉中心城区北部面山裸露断档区域绿化治理第二作业区采访,虽然早已了解过相关情况,但看到陡峭的山体和艰难的现场,还是忍不住发出感慨。

  

“今年栽植的大多是坡洼和立洼,都是难度最大的地方。”崆峒区林草局干部高晓斌是第二作业区的负责人,从3月4日开始,他就带着工人们上了山,在坡度75度以下的区域完成了道路和水平台整修,挖好了鱼鳞坑,这几天正在组织机械和人工运树、栽树。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发电机、电葫芦、钢丝绳、滑轮等组成的运输工具,正在工人的操作下从山顶往山腰运树苗。“把树苗运下去,再把空框拉上来,一次可以运13棵树,一上一下需要10分钟。”施工方平凉市宏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赵宏智说,钢丝绳最长可以拉到米,但时间会增长到20分钟,经过测算,他们一般拉出90米左右,可以节省一半时间。

  这样,树苗就只能运到山腰,山下的需求怎么办?“还是靠人背下去。”赵宏智说,一个人一次可以背3到5棵树,前2后3担在肩膀上。“树苗根部的土球就抱在怀里,我干了五六年了,都是这样。”

  顺着赵宏智的指点,可以看到山腰、山下时隐时现的工人栽树、浇水、覆土的身影。而在摄影记者的无人机镜头里,工人们像是挂在山坡上,缓缓移动。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又是多么的坚韧。

“更陡的地方,就需要悬挂安全绳、采取凿穴栽植的方式,确实不适合种树的区域,比如八九十度的山脊,准备种草,反正不能再有大面积的裸露山体。”高晓斌说,除了山体破碎、陡坡陡洼带给栽植的困难,北部面山绿化还有“水”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浇水,植树活不了,植草更没希望。

  “今年区上投资了万元,将建成绿化供水设施1处,修建供水主管道米,支管道米,缺水的问题将得到解决。”崆峒区林草局副局长张寰宇介绍,今年中心城区北部面山生态治理工程西起柳湖镇八里村、东至杜家沟村,规划面积亩,概算投资万元,共栽植苗木15.84万株。

  记者在虎山墩附近看到,容积立方米的蓄水池正在加紧建设,预计4月底5月初可建成投用,为下一步植草提供充足水源。

  近些年,市、区两级为了北部面山绿化想尽了办法,持续推进大规格、高质量绿化治理工程,好在青山不负人,山上的刺槐已经成林,油松、云杉、侧柏等常青树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沙棘、山毛桃、山杏等树种也扎下了根,现在正开得绚烂。

  “成效很明显,特别是从山上看,大面积已经披绿。”张寰宇说,通过中心城区北部面山治理工程的实施,已经初步达到“两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北部面山将成为中心城区的绿色背景和生态屏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森林城市助力添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jj/11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