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岩录》这本书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禅门第一书”之称。许多参禅者由此书进入悟道之门,也有很多参禅者因此书而落入狂禅,故历来视若珍宝者有之,付诸一炬者有之。

吴怡老师对《碧岩录》这本书又深有感想和体会,在一些学员的呼吁声中,我们开设了《碧岩录》直播第一部,尽管这本书有点小众,但是大家反应还是很热烈的,尤其在听课后,一些学员表示受教颇多,并期待下半部课程,与吴老师再续师生之缘。

那么,在大家千呼万唤之下,《碧岩录》第二次直播课来啦!这一次真的一次讲完!

在日本临济宗的寺院,禅师不给你讲经,只把《碧岩录》里面的公案交给你,让你去悟。也许你住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一年,禅师会像考试一样提出问题让你回答。

——吴怡教授

《碧岩录》这本书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它以雪窦禅师的《颂古百则》为底本,加之圆悟克勤禅师的阐释评唱时将自己的学问见识、思想观点、人品智慧融人其中。可谓集禅学、哲学、文学、史学、美学、伦理学、道德学之大成。

二是形式活泼,开导启发性强。每则之前先加"垂示"(纲要提示),然后举公案,自作颂语,并加以评唱,融诗、偈、颂、评于一炉,可谓是一唱三叹,深入浅出,简繁得当,极容易被人接受。

圆悟克勤的大弟子大慧宗果禅师,因顾虑以后的学人不明根本,专尚语言,于是将《碧岩录》的木刻版尽数统毁,以救其弊。此后《碧岩录》一直在禅林中秘密传写,不见天日。经过一百多年以后,于元代仁宗年间才刻板重印。

而这段时期,《碧岩录》在日本大行其道。日本禅道的开山祖师荣西,也是将中国茶种引入日本的人,并著有日本茶文化的发轫之作——《吃茶养身记》。可以说,正是《碧岩录》推动了日本茶道问世的进程。

20世纪90年代元音老人于《禅》杂志撰写系列文章讲解《碧岩录》,认为修道之人都应该了解这些公案,用古人的用功过程来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己,进而圆证菩提。此后几十年再无大家涉足。实在是要把《碧岩录》百则公案讲透、讲明白,需要深功夫。这一次著名哲学家、禅宗研究专家吴怡教授亲授《碧岩录》,是大陆的第一次。

下面,我们就用吴怡教授的文章来了解一下《碧岩录》。

我与《碧岩录》(吴怡)

《碧岩录》是禅宗公案和诗偈选集的名著,被称为“禅门第一书”。年,我在中国台湾地区文化大学任教时教过第一次。来美后,曾用中文教过两次,用英文教过四次,都只教到半部,未尽全书,但每次教课,我都会有新的疑点与新的看法。这次因注释《六祖坛经》(以下简称《坛经》)的余情余力,便接下去注解本书,居然能尽其全书。虽然目的不在为公案求解,但在学术思想上却有一些想法。

这一次我希望用新的形式讲一讲《碧岩录》这部奇书。

自六祖惠能之后,所开展出的中国禅宗的法统,近一千五百多年,在中国佛学的发展史上,成为最重要的宗派、最活跃的生命力,而它所表现出来的都是禅师们个人独特的言行、诗句公案。《碧岩录》就是这些禅师们合著的一本代表作。

惠能的《坛经》其中心思想是“明心见性”,但《坛经》是从理论和文字上去解说,而《碧岩录》一书却记载了这些后继的禅师们,如何从一言一行中实际地去做“明心见性”的功夫。他们是在生活中把自性呈现出来,是活泼泼的、大家都看得见的,也因此大家都能体会到自己的自性。

在哲学上,体、用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论点。中国哲学讲形而上之道、形而下之器(《易经·系辞传》),西洋哲学讲形而上学与现象论。无论形上、形下的合一,或是形上学和现象论的分开,本质都是文字的理论。可是《碧岩录》却就每位禅师和学生的对谈中的片言只字、一笑一喝中,把体、用打成一片,体不离用,用不离体,体中有用,用中有体。自释迦牟尼佛祖之后,印度佛教发展极盛,由小乘而大乘,经典浩繁,可是在七世纪之后,却衰微不振,主要就是因为这些经典都是写给学者研究,而不是给普通人看的。佛教传入中土之后也曾发展极盛,如唐代的十三宗派。可是好景不长,唐代以后却盛极而衰,主要原因同样是由于这些经典的繁琐玄深。这样的经典,学者研究已是用尽他们毕生的精力,何况寻常老百姓?

《坛经》强调“一念迷佛即凡夫,一念悟凡夫即佛”,宣布人人都可立地成佛,这是直接承认凡夫的重要性,间接避过了经书、咒语、念佛,以及坐禅的各种复杂的法门。在惠能之后的禅师们,如《碧岩录》所载的,虽然有很多奇特的公案,但都是另有所指。这些禅师们担任各寺住持都有三四十年之久,所领徒众至少有三五百人,他们的寺院所吸引的普通信众何止千数?这些禅师对接引这些普通百姓,必然不会用奇特的公案对谈,而是把禅宗平常心的精神灌输给他们,如云门的“日日是好日”等。所以今天我们读《碧岩录》,应从奇特归于平常,从玄妙回于平淡。

大咖来袭

吴怡,年生,浙江青田人,当代东方大哲。

中国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硕士、文学博士。

年代出任中国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系主任,

后出走美国,任教美国加州整体学研究院中国哲学系近四十年,获终身荣誉教授。

五十多年来吴怡教授主要讲授《易经》、儒学、老庄哲学、禅宗及中国哲学史等课程。

著作

《老子新说》《庄子新说》《易经新说》《易经应该这样用》《易经系辞传解义》

《中国哲学史话》《中国哲学关键词50讲》《整体生命心理学》《公案禅语》《禅心》

"TheBookofLaoTzu","TheMindofChineseChan(Zen)","TheBookofChangesandVirtuesofIChing"等近三十多部中英文著作,翻译《禅学的黄金时代》(吴经熊)

课程简介

看大禅师们如何以棒喝与击蒙的方式,打开长期蒙蔽我们自性的心门,剥离习气桎梏,从此复见天地之心,重新找回我们先天的敏感与灵性。

课程提纲

第三十六则长沙一日游山

第三十七则盘山三界无法

第三十八则风穴铁牛机

第三十九则云门金毛狮子

第四十则南泉如梦相似

第四十一则赵州大死底人

第四十二则庞居士好雪片片

第四十三则洞山寒暑回避

第四十四则禾山解打鼓

第四十五则赵州万法归一

第四十六则镜清雨滴声

第四十七则云门六不收

第四十八则王太傅煎茶

第四十九则三圣以何为食

第五十则云门尘尘三昧

……

第九十九则肃宗十身调御

第一百则巴陵吹毛剑

授课时间授课方式

网络平台线上直播+社群内答疑解问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课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gn/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