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的死亡教育,给孩子带来成长的力量
巴巴、豆豆,和妈妈 01 巴巴与豆豆的欢乐时光 巴巴是一个男孩子,眼睛大大的,清澈又漂亮。他还有两个小小的酒窝,笑起来天真可爱。在巴巴5岁的一天,爸爸突然抱回来一只小狗,金灿灿的毛,黑乎乎的大眼睛,可爱极了。巴巴一见便喜欢上了这个新朋友,并给它取名叫“豆豆”。从此,豆豆便成为了巴巴最要好的伙伴。巴巴和家人住在一个山旁边的地方,周围有很多花草树木。巴巴经常带着豆豆到外面去玩。他们曾一起在草地上相互追赶,欢笑着,开心着;也曾一起坐在大树下,互相陪伴,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因为豆豆的存在,巴巴开始变得更加细心,更有责任心。每天吃饭,他最关心的是豆豆有没有食物吃;豆豆每天的喜怒哀乐,也是他最先发现,然后告诉妈妈;他还经常在爸爸给豆豆洗澡的时候,热心去帮忙。豆豆点亮了巴巴的生活,让巴巴拥有了一段最快乐无忧的日子,一个男孩和一只狗的日子。02 豆豆生病,离开了巴巴 一个月后,豆豆突然生病了,连续两天不怎么吃东西,总是趴在地上都不怎么动。爸爸把豆豆带去诊所看医生并拿了药吃,但是,仍然不见好转。第三天下午,巴巴放学回来了。他一进门,就看见了豆豆躺在那里,嘴里吐着白沫,眼睛没有了精神。他一下子有种不祥的感觉,蹲下来,陪在豆豆身边。突然,他跑到妈妈身边,一脸焦虑,“妈妈,豆豆现在是不是很疼?他到底怎么了呀?怎么了?”妈妈的声音也有点低沉,“他可能不行了!”就在这个时候,爸爸大声喊了句,“狗死了!”豆豆一听,马上跑过去,豆豆已经完全不动了,僵住了!巴巴站在那里,呆住了......不一会儿,爸爸就拿起铁锹,在家门前的草地上挖出一个洞。然后把豆豆用铁锹铲起来,走向草地那里。巴巴站在一米之外的地方,默默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然后,静静地回了自己的房间。很快,晚饭时间到了,爸爸妈妈像平常一样边吃边聊。巴巴则少了平时的欢快,默默吃饭,什么都没有说。03 妈妈说出了自己心中“豆豆” 晚饭后,巴巴早早地躺在了床上。妈妈忙完所有的事情,准备休息前,按照习惯,他会先和巴巴说“晚安”。她敲门进去后,发现巴巴躺在床上,一反往常的平静。妈妈走过去,轻声问巴巴怎么了。巴巴眼睛望向天花板的方向,说“妈妈,豆豆......豆豆,它去哪儿了?”这时候,妈妈才发现巴巴眼角已经留了眼泪。她忽然意识到,小狗的离开原来对巴巴影响还蛮大的。她一下子想到自己小时候,也有那么一只“巴巴”在心里。她的那只巴巴的离开,是发生了一次意外。还记得,那个时候自己哭了好久好久......她感受到了孩子的悲伤,“巴巴,豆豆离开了,你是不是特别难受和不舍?”妈妈刚一说完,巴巴眼泪就刷地一下汹涌出来......巴巴哭得很伤心,妈妈抚摸着他的头,默默陪伴着他,允许他哭出来。等巴巴情绪稍微缓和一些,妈妈给巴巴讲起了自己心中的那个“豆豆”,以及对那个“豆豆”的怀念。虽然眼角依然挂着泪,但巴巴却被妈妈的故事吸引了,认真地听着。不知不觉,他就睡着了......妈妈给他擦了擦眼角的泪痕,盖好被子,关上灯,悄悄离开了房间。03 向日葵、豆豆、妈妈与巴巴同在 第二天,巴巴和往常一样去上学。等到巴巴放学回来时,妈妈已经准备好了巴巴最爱吃的晚餐。看见巴巴晚饭吃得挺开心,妈妈也忘记了豆豆的事情。睡觉前,说晚安时,妈妈看到豆豆又躺床上发呆了,便突然又想起了豆豆的事情,于是,又过去陪伴他了一会儿。巴巴问了关于生死的问题,“豆豆,它是去哪儿了?我以后还能再见到它吗?”这个问题是一个沉重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妈妈忽然想到,豆豆被埋在一棵向日葵的旁边,突然有了一些想法。“巴巴,豆豆会以另外一种方式陪伴你!”巴巴听了,眼睛一亮,惊喜地看着妈妈。“豆豆被埋在了咱们门前的向日葵下,他会把自己变成营养,滋养向日葵,用向日葵来陪伴你!”巴巴听了,脸上的烦恼瞬间消散了些,他开始充满期待要去看看那棵向日葵。后来,巴巴经常去向日葵旁边,给它浇水,和向日葵说话,一天天看着它慢慢长大。突然有一天,巴巴开心地跳到妈妈身边,兴奋地拉着妈妈的衣角,“妈妈,快看快看,向日葵,开花了!”还没等妈妈反应过来,她就已经被巴巴拉到了向日葵面前。妈妈看到了,那是一棵开得非常灿烂的向日葵,一个很大很大的盘,花瓣一片片黄得灿烂耀眼。巴巴和妈妈站在向日葵面前,望着向日葵,巴巴的小脸露出了可爱的甜甜的笑容,妈妈也充满了欣慰。阳光的照耀下,时光好像停留在了那一刻,成了永恒!那一刻,巴巴与豆豆、妈妈同在;那一刻,妈妈与巴巴同在!......很多年后,巴巴长大了。他成为了一个摄影师,拍了很多很多的向日葵。他心里也开满了向日葵,漫山遍野。恰当的死亡的教育,让孩子获得养分 巴巴、豆豆,和妈妈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爱与死亡的故事。故事中的巴巴经历的事情,从成人的世界看,只不过是一件小事。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这却是一个关于生命、关于爱、关于生亡的大事。巴巴的妈妈,只是平凡的妈妈,但又不平凡。幸运的是,她多了一份细心,通过眼睛发现了孩子的难过。然后,她通过找回自己小时候相似的感觉,更加理解了巴巴的感受,并且知道了该如何陪伴他。同时,妈妈对于死亡的态度,又能够用孩子理解到的方式,以一种既美丽又不违科学的方式诠释了死亡,升华了孩子的哀伤,同时把爱泛化到了更多的地方。其实,在养宠物这件事情上,我还听过很多家庭故事。有的家庭,父母出于卫生及兴趣的原因,不同意孩子养宠物;也有的家庭,父母同意养宠物之后,又因为其它原因将宠物送人、卖掉;也有的家庭,宠物在养育的过程中,因为生病、交通事故、走丢等各种原因而离开孩子。养不养宠物,是一个家庭的选择,没有对错;宠物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开,也不是谁能够预料的。很重要的,孩子对于宠物的爱,是否被父母看见;宠物离开时,孩子的伤,是否被父母看见!我有一个亲戚,爸爸买了一只金毛,女儿特别喜欢它。后来,有一天她放学后,发现金毛不见了,原来妈妈把它送给了其他人。我当时刚好见到了她,她主动告诉了我这件事情。我们聊着聊着,她便抽泣了,抽泣了好一会儿。我曾亲眼看见过她与金毛一起的快乐,曾感受过她那时的幸福与喜悦,便也更能感受她此时的难过和伤心。后来,我又亲自问了她妈妈这件事,妈妈看她每天回来都要陪金毛,担心金毛可能影响了她的学习的心。我理解她的理性考虑,但同时,我也想说,这对于孩子来说却可能不一样!成人与孩子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理性的世界,一个是感性的世界。在成人世界中的理所当然,在孩子世界里并非如此;在成人世界中轻如鸿毛,在孩子世界里可能重于泰山。在关乎于动物死亡的这件事上,如果能够处理得好,孩子内在会有更多对生命的尊重、更多爱的力量、成长的力量!如果死亡的哀伤没有被看见和疗愈,这种伤可能会在心底蔓延。孩子的心就像一棵小苗,得到的是营养,会更加健康成长;承受的是创伤,成长也会受限。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愿父母能够多停下来,打开自己的情感世界,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gn/7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黎明,你还要瞒我们多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