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名中医顾中欣治疗癌病的丰富经验分享
江苏省名中医顾中欣治疗癌病的丰富经验分享 病因病机癌病,作为多种恶性肿瘤的统称,其核心特征在于脏腑组织的异常增生。这种增生不仅导致肿块逐渐增大,还伴随着表面凹凸不平、质地坚硬的症状,并可能出现疼痛、发热等不适,同时还会出现纳差、乏力及日渐消瘦等全身性症状。尽管《黄帝内经》中并未直接提及癌病之名,但其在《素问·玉机真脏论》中描述的“大骨枯槁,大肉陷下”等症状,与癌病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此外,《诸病源候论》指出癌病的病机在于脏腑受邪后,邪气留滞不散,最终形成积聚。《景岳全书·积聚》则提出了攻、消、散、补四种治疗积聚的基本方法。 顾中欣医生认为,现代癌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这主要归因于多种病因的复合作用。这些病因包括外感六淫毒邪,如工业废气、石棉等有毒有害物质;七情内伤,导致气血不和;饮食不节,如烟、酒、烧烤及腌制菜等对脾胃的损伤;以及久病伤正、年老体衰等因素。在癌病的发展过程中,正气内虚是基础,而气滞、血瘀、痰结、湿聚和热毒等病理因素则相互交织,形成肿块。初期以实证为主,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中晚期癌瘤会大量耗伤人体气血津液,导致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等复杂病机转变。 论治策略在论治策略上,顾中欣医生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他指出,虽然癌病的病因和病机复杂多变,但通过细致的辨证分析,仍然可以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这包括攻邪务先、扶正固本、祛湿化痰、清热解毒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同时,顾医生也强调了患者的生活调养和情绪管理在癌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他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癌病的病因病机极为复杂,因此,在治疗上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顾中欣医生指出,虽然癌病的辨证论治相当复杂,但总体上仍需遵循“扶正祛邪”这一基本原则。他认为,在借鉴现代医学对恶性肿瘤诊治的成果的基础上,中医应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树立“以人为本、治癌留人”的理念,从而更好地把握扶正与祛邪的平衡。 在具体治疗过程中,顾医生强调了现代医学技术的重要性。他指出,当前中医治疗癌病多是在西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不同的病情阶段,中医治疗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在早期手术切除病灶后,中医药可以扶正祛邪,促进机体功能恢复;而在进展期或手术后,中医药则可以通过干预来预防复发和转移,减轻毒副反应。 此外,顾中欣医生还强调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他认为,在癌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运用中医思维进行细致的辨证分析。这包括首辨病位、二辨病邪性质、三辨标本虚实等多个方面。在具体治疗时,应遵循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原则,根据患者的正虚邪实情况,灵活运用调补气血阴阳、理气化湿、化痰散结等方法。同时,他也指出,扶正祛邪这一原则应贯穿治疗的始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顾中欣医生在治疗癌病时,始终将扶正祛邪作为核心原则,贯穿于治疗的始终。他指出,癌病的基本病机在于本虚标实,因此,扶正与祛邪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在治疗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癌症,如肺癌、肝癌和胃癌,提出了不同的治疗策略。同时,他也强调了新病治疗的重要性,并灵活运用现代医学技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药物选择上,顾医生重视运用现代抗癌中药研究成果。他常用的抗癌中药包括红豆杉、铁树叶、蛇六谷等,这些药物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以及化痰散结等方面均显示出显著的效果。同时,他也善于运用虫类药,如蜈蚣、全蝎等,以增强疗效。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顾中欣医生在实践中的治疗效果。例如,在胃癌治疗中,他通过细致的辨证分析,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中药进行调补气血阴阳、理气化湿等治疗。同时,他也重视患者的心理调适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胆囊癌案高某,男性,63岁,于年月4日首次就诊。患者胆囊癌术后已逾一年,近期自觉脘腹不适,伴有胀痛感,嗳气后稍感舒缓,食欲尚可。年0月进行的CT检查显示,肝胆管轻度扩张,肝右叶存在占位性病变,同时存在腹腔小网膜淋巴结转移。患者舌体胖嫩,边缘有齿痕,脉象细涩。 针对患者情况,顾中欣医生开具了以下处方:柴胡、延胡索、制香附、炒枳壳、郁金各0克,红豆杉、铁树叶、藤梨根各5克,蜀羊泉、土茯苓、丹参各5克,三棱、莪术各6克,生鳖甲(先煎)20克,制南星0克,生牡蛎(先煎)30克,蛇六谷5克,生鸡内金0克,沉香曲、路路通各0克,九香虫5克,甘草6克。患者需服用7剂,每日一剂,水煎后服用。 顾中欣医生在本案中强调了祛邪的重要性,通过红豆杉、藤黎根等抗瘤药物来清除体内邪气。同时,他也注重扶正固本,通过补气养血的药物来增强患者的体质。此外,疏肝理气的药物如柴胡、延胡索等也被选用,以缓解患者的脘腹不适和胀痛感。全方体现了顾中欣医生在治疗癌症时的扶正祛邪思想。 肺癌案黄某,男性,57岁,于年8月5日首次就诊。患者因肺癌未手术而行化疗后,寻求中医进行调理。患者舌苔薄白,脉象细涩。 肺癌案黄某,男性,57岁,于年8月5日首次就诊。患者因肺癌未手术而行化疗后,寻求中医进行调理。患者舌苔薄白,脉象细涩。 顾中欣医生针对患者情况,开具了以下处方:生黄芪、百部、百合、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葛根等各适量,以扶正固本;红豆杉、蛇六谷、藤梨根等抗瘤药物则用于祛邪。此外,还配以老鹳草、半枝莲、铁树叶等草药,以增强疗效。患者需服用7剂,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两次服用。 8月2日二诊时,患者诸症有所好转,顾医生在原方基础上加入贯众、油松节,以加强治疗效果。此后,顾医生以该方为基础,随症加减,患者病情保持稳定。 年3月27日第7次复诊,复查CT显示肺部占位缩小,阴影变淡,患者自我感觉良好。 肺癌案(续)赵某,女,68岁,于年3月5日初诊。患者肺癌晚期,失去手术机会且未接受放化疗。刻下症状为咳嗽少痰,苔薄白,脉细。 顾中欣医生为其开具了以下处方:炙麻黄、百部、百合、僵蚕等草药以止咳化痰;红豆杉、铁树叶、藤梨根等抗瘤药物则用于控制肿瘤;北沙参、蜀羊泉等草药则用于扶正固本。患者需服用7剂,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两次服用。 3月25日二诊时,患者咳嗽症状有所减轻,顾医生在原方基础上加入砂仁、蔻仁等草药以增强疗效。此后,顾医生以该方为基础,随症加减,治疗时断时续。至年3月8日复诊时,患者已生存2年余,仍能从事家务及部分农活。患者处于肺癌晚期,无法接受手术治疗,且化疗后体质虚弱。顾中欣医生遵循扶正祛邪的原则,为其开具了综合性的处方。处方中,生黄芪、沙参、百合、生地黄等草药用于补气养阴;红豆杉、蛇六谷等抗瘤药物则用于清热解毒。同时,还配以土贝母、浙贝母等草药以化痰散结,以及蜈蚣、地龙等以活血化瘀。整个处方全面体现了顾医生的治疗理念,即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症状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扶正祛邪、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空中药房,零成本打造,健康管理新选择。通过简单扫码注册,即可轻松查看详细信息,开启您的中药调理之旅。免费听微课,深入学习临床医案,打造专业工作室。本文内容摘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吴祝平、杨晓明/医院。由明医公开课精心整理并发表,旨在传播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gj/12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起名,丝毫不输诗经楚辞等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