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翼虎(-)

办学,是毛翼虎先生

一辈子的梦想(下)

文︱山茗

点击阅读:

办学,是毛翼虎先生一辈子的梦想(上)

践行梦想,

要让宁波学子在家乡圆大学梦

  年宁波民革成立,不想再参与政治的毛翼虎,又被三位好友请进了民革的大家庭。年,中共宁波市委统战部要调毛翼虎去宁波市政协工作,毛翼虎以“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一大乐趣”为由,婉言谢绝,继续在华光中学教他的语文。可毛翼虎的这支笔实在太厉害,统战部门要蒋经国的亲娘舅毛懋卿发表促进祖国统一的言论,年事已高的毛懋卿得有人为他代笔,可整个宁波毛懋卿只相信毛翼虎这一支笔。人民政协实在太需要毛翼虎这个才子,统战部就让毛翼虎待业在家的儿子毛奇顶替了他在华光中学的教职,毛翼虎才来到政协工作。

  离开华光中学的毛翼虎,心中还是想着办学。现在有了民革组织这个平台,毛翼虎做起了更大的办学梦:当时的宁波只有师范专科学校一所高校,毛翼虎要让好学上进的宁波青年在家乡圆大学梦。

求是补习学校第一届会计班留影

  宁波民革成立时虽然只有21名成员,但他们个个是“庞然大物”,其中学有所成的留学归国人员就有10人。如果这21人一号召,凝聚的人才确实足以办一所高水平的大学。筹备委员会副主任罗惠侨是麻省理工硕士,被蔡元培聘为北大数学教授兼注册部主任,后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还担任过民国时期宁波市第一任市长,这样的人物在宁波民革成立时只有资格担任市委委员职务;主委庄禹梅,老报人、武侠小说大家,出版过《孙中山演义》,被读者誉为“宁波鲁迅”,宁波的新闻和文化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民国“宁波四老”之一毛懋卿,蒋经国的亲舅,毕业于北京高等警官学校,在黄埔军校受周恩来敬重,“文革”中周将他异地改名特别保护;宁波四老之一孙表卿,殿试中获第52名授从五品户部主事,任职三个月就辞职回乡,成为蒋介石的老师;毕业于日本高等师范的张明镐,获得蒋介石的充分认可负责筹办溪口武岭学校并担任第一任校长;还有长期担任蒋介石监印官而成为南京总统府少将参议员的姜辅成,浙江大学化学教师出身的倪维熊等。毛翼虎让家乡的年轻人在家门口接受大学教育梦想,还引起了主委庄禹梅和驻会副主委倪维熊的共鸣。

求是补习学校首届运动会校记录创造者合影

  办一所大学,谈何容易。特别对宁波民革来说,名流学者虽多,但都没有钱。面对现实,毛翼虎决定办一所业余大学或夜大学性质的学校,给宁波的年轻人提供一个业余深造的场所,取名“求是文化补习学校”。为了筹集办学资金,毛翼虎找上了“宁波四老”之一张申之先生的公子张伯觐,他有些经济实力,相信他会看在民革老人多是他父亲好友的面子上,一定不会拒绝;后又找到了热心教育的工商界人土洪宸笙,才有了启动资金。商定由张伯觐担任学校董事会董事长,洪宸笙、倪维熊、毛翼虎等为董事,罗惠侨任校长,聘请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商学院、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独身女士王奇龄为校务主任,具体主持其事。校址在民革市委会所在地戒珠庵。

  毛翼虎起草《求是文化补习学校章程》,确定第一年先招中专班,第二年开始加设大专补习班,大专班有学生毕业后再办大学本科班。只可惜这所新生的学校开办不久就因“文革”开始,被迫停办。

毛翼虎(前)与五位办学老人(从右至左:张一鹗、张克勤、李伟标、李介圭、王国镇)

百废待兴,

创办求真业余学校解燃眉之急

  年11月,历经十年浩劫的宁波民革恢复活动,当时,仅存党员14人,平均年龄65.4岁。年9月,毛翼虎被选为民革宁波市委会主委,他在忙于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员平反,忙于发展党员恢复组织的同时,敏锐地意识到,“文革”结束,整个社会百废待兴,但关键是教育兴,是年轻一代兴。只有给年轻人一个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机会,把十年损失夺回来,以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年轻人兴了,才能家庭兴、家园兴、家国兴。

  发展教育,时不我待!

  面对能够支配的仅有民革宁波市委会这一班底,毛翼虎大胆地来了个“五老办学”的创举——组织起尚能活动的五位民革老人,奇迹般地办起了一所民革宁波市委会求精业余学校,于年2月14日举行开学典礼。这在今天看来,这五位老人办的可是一所典型的无校舍、无师资、无经费、无设备、无教材的“五无学校”,根本不具备办学条件。毛翼虎对此的解释是:解燃眉之急,不拘泥规范,在于实效。

  笔者查找了宁波民革求精业余学校办学10年的相关档案,不得不敬佩毛翼虎办学的本事。一是学校发展快,第一学期设3个专业8个班级,第二学期5个专业15个班级,第三学期7个专业18个班级,最辉煌的到年,分别开设、、、班,10年内共开设班,培养学生人。什么科技英语翻译、水利水电科技英语、大学语文、现代日语、工业会计、财务管理等,社会需要什么就办什么,什么扫盲班、初中班、高中班、中专班、大专班,适宜于哪个班就进入哪个班;二是办学水平高,通过相关统考获得学历的占毕业、结业生总数的78%,人事局向全市招考外语翻译,学校推荐10名优秀学生个个考上,国际海俱招考外语人才,学校推荐20人,考取18人,还有学生分别走上了宁波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等领导岗位;三是社会上口碑好,连续十年都是“宁波市职工教育先进单位”。十年中,新华社、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媒体,先后以《虽是白发满堂,却是红心一颗》《“椽子”也能作“大梁”》为题,作了不少于百篇的宣传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朱学范两次到学校考察调研。

本文作者与毛翼虎先生

  笔者从中探究毛翼虎办学成功的秘诀。

  一是以道义激发社会良知。有五位老人,为着我们宁波的子孙,办了这么一所学校,这一份道义,这一份精神,这一份担当,每一个有良知的人,谁不感动?如果有机会给他们一些资助,谁不愿意?随着学校规模的增大,宁波九中、宁波十一中、宁波八中、宁波十六中的周末和晚上都成为了他们的教室;杭州外文书店、上海教育书店等都精心为他们组织课本;向相关单位求专家来当教师,向相关部门请求各种协助……他们无论求向谁,都会获得多方便利。

  二是以事业激发教师激情。“五老办学”本来就是为了奉献社会,共创事业,只有无私才有无往不胜的战斗力。办学初期,毛翼虎自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和校长,所有的责任都由他来承担,重大困难都由他去协调解决,二年半后学校正常运行,他主动辞去校长职务,但他仍时刻关心学校的发展,从没取过学校的一分报酬;年届七十的李伟标,没有经历过政治波折从银行退休,是当时民革老人中家境最好的,他拿出养老的钱作为学校初办时的流动资金;当时因停电频繁而事先不作通知,78岁的马时颺老师总是带着手电筒去上晚课,一旦停电,他用手电筒照着把课讲完。

  笔者走访过李祚达、王国镇、汪闻天、张一鹗等当年办学的老人,一说起求精业余学校,他们都双眼放光,滔滔不绝,说当时工作的艰难与心情的快乐,他们感谢毛翼虎,让这批长期被政治压得抬不起头的人们,在人生的晚年留下这一抹事业的亮色。

  三是以生为本深受学生欢迎。求精学校针对学生的实际,在生活及精神上关爱学生,设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思想中的问题,给学生以温暖,在教育上从严要求,严把入学关、学习关、考试关,建立班委会,抓好考勤、纪律和各项制度的落实,满足了想要学真要学的人的愿望,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毛翼虎夫妇与孩子

锲而不舍,

促进武岭学校的恢复

  溪口武岭学校是蒋介石于年以32万余枚银元建成的,年后该校撤销,校园成医院。“文革”结束后,有识之士呼吁恢复武岭中学,但相关领导谁也不敢提议,因这样做有“为蒋介石翻案”的巨大政治风险。

  唯有毛翼虎敢冒这个风险,他作为浙江省政协常委和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和省政协大会上锲而不舍一次又一次递交提案:建议溪口早日对外开放,建议恢复武岭学校。以至于全国政协提案委的同志也被毛老的精神所感动,悄悄告诉他,关于溪口早日对外开放的提案已有定论,只是中央从政治考量,溪口与韶山须同一天开放,不要再写提案了,待韶山的开放条件具备时同时公布。

  武岭学校的恢复,经医院筹建的等待,但好事多磨,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武岭学校校牌还没挂上,胡耀邦因故下岗。总书记题写的校牌不能挂,还有哪个政治家敢题字?万事齐备,这块校牌却成了复校的大难题。

  时刻   晚年的毛翼虎先生有客来访,常让笔者参与接待和记录,发现毛翼虎先生对宁波高校的发展特别   年届八十的毛翼虎又有了一次再续梦想的机会。

  年,因骨医院的毛翼虎,迎来了戴竹馨、戴开仁、洪万辰等客人,他们刚从宁波相关高校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鉴于宁波高等教育滞后的现实,他们想组建一所民办“明州大学”。来宾向毛老汇报了明州大学的办学思路,并呈上发起书,恳请德高望重的毛翼虎来做发起人。在宁波办民办大学本来就是毛翼虎的梦想,病床上的他就成为了民办明州大学的主要发起人。

  据笔者所知,改革开放后,每任市委书记、市长到任宁波,都要到毛翼虎先生家拜访问计,这时的毛老却惜字如金,虽没说几句话,但每句话都含有深意,余味无穷。现在毛翼虎先生签名发起要创办民办明州大学,当然引起中共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批准并于年2月19日成立明州大学筹备组,毛翼虎任顾问,暂借宁波市教育学院部分校舍为校址。秋季,按国家计划招收了财务会计、对外贸易、房地产经营管理3个专业,先招名学生,进入边筹建、边办学的阶段。这是一所在宁波乃至浙江省都属于最早的民办大学。

毛翼虎先生部分著作

  学校成立董事会,以应昌期为名誉董事长,项秉炎为董事长,毛翼虎为名誉校长,正校长暂缺,戴开仁为常务副校长,戴竹馨为书记。

  年届八十的毛翼虎,虽是名誉校长,但他充分发挥自己人脉宽广的优势,邀请海外著名企业家朱英彪、美国陈学明博士、香港企业家闻儒根、台湾台北市宁波同乡会理事长王雄夫为名誉董事,并发信给他们,为明州大学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得到朱英彪先生、沈友梅先生、陈学明博士和张富康先生等的捐款。闻儒根等先生为民州大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同的努力。为让捐资人心有所慰,在毛翼虎的建议下,朱英彪捐资的十万美金,以朱英彪先生母亲名义改为“明州大学朱王灵娣奖学基金”,沈友梅先生临终时要求子女丧事简办,节下一万美金设立“沈氏奖学基金”。

  毛翼虎先生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深切热爱,对教育的专注,对办学的执着,感人肺腑,宁波的教育史上,应该有先生的一席之地。

  

作者介绍

本名汪校芳,民革宁波市委会宣传处处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cd/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