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空山地处沁源西北部五龙川乡,距县城约40公里。因有灵性,闻名遐迩。古木参天,山清水秀,浑然天成。石头上长树,山谷间藏泉。

穿行林间,凉爽宜人,悠然于心,听一段古老神话,如品一壶陈年老酒,九杆旗、六道木、三大王、哼哈二将,自然给了它们灵性,它们给了人们传说。

灵寿寺香烟袅袅;东钟楼钟声飘荡;十八弯,蜿蜒曲折,步步登高;观景台,林海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的绿,直醉到心里。

进入灵空山镇,也就进入了灵空山。东钟楼耸立于灵空山东峰之上,亭阁由四根丹柱支立,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中梁悬一口大钟,撞之轰鸣,声震四方,余音不绝

在圣寿寺北面的悬崖之上,生长着一棵多年的古松,树高45米,经围约5米,蓄积木材量达40立方米之多,一茎出土,派生九枝,枝杆并立,扶摇直上,独树成林,美名曰“九杆旗”,已录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被称为世界“油松之王”。

过仙桥沿西山山腰间一条小路向圣寿寺走去,在进入寺庙时必经一座木结构“峦桥”。桥上部丹柱长廊,雕龙绘风;桥基用14根40厘米粗的圆木构成桥梁,竟无一钉一铆,结构十分科学

灵空山原名叫九顶山,唐懿宗的第四个儿子李于乾符六年(年)为了逃避黄巢起义来到了灵空山。他看见这里山有形,地有貌,风光旖旎,森林茂密,清泉淙淙,实乃天人合一之绝佳处所,遂动了善念,便削发为僧,皈依佛门,从此告别红尘,开始了潜心修炼。

寺门众僧力推他当了住持,李侃被封为施雨王,在灵空山一待了就是14年。

更有奇特之事进一步坐实了灵空山的灵。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在太岳山一带疯狂扫荡,像灵空山这样孤绝、高险之地也遭受了日军铁蹄的践踏。

抗日军队被迫转移到灵空山一带,日军怀疑我军将领隐藏在圣寿寺,便朝圣寿寺方向实施炮击,第一发炮弹打出后,炮弹的轨迹划过圣寿寺上空时,突然下坠,没有爆炸,第二发打出后同样没有爆炸,再打第三发,还是哑弹。

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让日军大为惊讶,日军本就疑神疑鬼,此时再也不敢贸然前往。三思之后,诚惶诚恐地撤出了灵空山,从而给了我军以喘息的机会。这是一个从民间到庙堂口口相传的真实故事。

进入灵空山山色苍茫,山果红得像刚刚涂过了彩,走进这样的境界,就像走进了禅境。鸟鸣声变得清脆,满眼的绿色连成海,满耳的音籁皆为曲。

活跃在山中的猴子,看见我们的到来,激动地撒欢,追逐、嬉戏,其顽皮和聪明不输人类,下到灵空山谷底,传来清泉奔流的声音。游人歇脚处,有一卖凉粉的摊点。众友走得疲乏,喉咙干渴。看见凉粉,顿生津液,暗自吞咽口水,也止不住喷薄而出的欲望。一人开吃,哗啦啦数人跟上。三下五除二,一碗凉粉下肚,不满足,再来一碗。

灵空山的“空”,无疑来自于佛教。佛教强调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万事皆空,这些不同的表述与灵空山联系起来,似乎能够得其奥妙于万一。穿行在山水之间,陶醉于万物当中,人会不由自主地放低身段,本有的那份自尊和傲慢荡然无存

行走灵空山,受到的启示,就是人要给自己的心房留出足够的空间,不要被杂七杂八的俗念所填满,这种空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

温馨提示:山路崎岖难行,林间苍松翠柏,流水潺潺,空气清新,停车场农家拌蕨菜,猴头菇等野味不错,价格也不高,临走买上几斤野蘑菇,真香!

交通:景区往返沁源的公交车一天三趟,车票5元;也可到郭道镇包乘出租车上山;往返霍州的车每天一趟,往返太原的车每天一趟。早8点从太原客运总站发车,四小时到灵空山,下午2时返回。

自自驾线路:从太原走大运公路,在霍州附近有通往沁源的霍上公路,可直接进入灵空山

灵空山景区的服务设施均建在停车场周围,目前有五家提供餐饮、住宿的酒楼。饮食方面,当地风味有野蘑菇、山菇等,口味独特。

住宿:大多为四到六人间,每个床位10元左右。招待所具备洗澡条件,有卫生间。其它景区主要靠农家旅馆接待,饭菜实惠便宜,有乡土风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usongjiea.com/ysjcd/10118.html